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章 光的求索(1/5)

作者:單純至深字數:16556更新時間:2024-03-29 04:07:40

    研究背景

    光的研究曆史和力學一樣,在古希臘時代就受到注意,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歐幾裏得時代已經聞名,但在自然科學與宗教分離開之前,人類對於光的本質的理解幾乎再沒有進步,隻是停留在對光的傳播、運用等形式上的理解層麵。( 另,曆史告訴我們,古中國早在戰國初期,墨學創始人墨子便發現了光的反射定律,建立了中國的光學體係。)十七世紀,對這個問題已經開始存在波動學說和粒子學說兩種聲音。

    光的概念

    光是一個物理學名詞,其本質是一種處於特定頻段的光子流。光源發出光,是因為光源中電子獲得額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躍遷到更外層的軌道,電子就會進行加速運動,並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如果躍遷之後剛好填補了所在軌道的空位,從激發態到達穩定態,電子就不動了。否則電子會再次躍遷回之前的軌道,並且以波的形式釋放能量。

    光的特征

    光同時具備以下四個重要特征:

    1 在幾何光學中,光以直線傳播。筆直的光柱和太陽光線都說明了這一點。

    2 在波動光學中,光以波的形式傳播。光就像水麵上的水波一樣,不同波長的光呈現不同的顏色。

    3 光速極快。在真空中為299792458≈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質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傳播速度還要慢些。

    4 在量子光學中,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構成光的量子(基本微粒),我們稱其為光量子,簡稱光子,因此能引起膠片感光乳劑等物質的化學變化。

    光的傳播規律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還有影子的形成都證明了這一事實。撇開光的波動本性,以光的直線傳播為基礎,研究光在介質中的傳播及物體成像規律的學科,稱為幾何光學。在幾何光學中,以一條有箭頭的幾何線代表光的傳播方向,叫做光線。幾何光學把物體看作無數物點的組合(在近似情況下,也可用物點表示物體),由物點發出的光束,看作是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遞方向。

    幾何光學中光的傳播規律有三:

    (1)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已如上述。大地測量也是以此為依據的。

    (2)光的獨立傳播規律。兩束光在傳播過程中相遇時互不幹擾,仍按各自途徑繼續傳播,當兩束光會聚同一點時,在該點上的光能量是簡單相加的。

    (3)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光傳播途中遇到兩種不同介質的分界麵時,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線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線遵循折射定律。

    光的散射、反射與吸收散射

    根據科學家的測定,藍色光和紫色光的波長比較短,相當於小波浪;橙色光和紅色光的波長比較長,相當於大波浪。當遇到空氣中障礙物的時候,藍色光和紫色光因為翻不過去那些障礙,便被散射得到處都是,布滿整個天空,就是這樣被散射成了藍色。這是130年前諾貝爾獎獲得者瑞利發現的。當太陽落山時的傍晚,天空不顯現藍色而顯現紅色,正在下落的太陽變成暗紅色,也是一樣的道理。原來在傍晚溫度下降,濕度增加,顆粒物濃度升高,光遇到的更多的微粒,使得陽光中的紫色和藍色的部分看不見了,僅留下一點點顆粒物吸收的橙紅色光線經再次輻射而形成的光線,因而出現紅色或暗紅色。

    反射

    太陽光在照射地球過程中,一部分輻射被大氣層反射,一部分被陸地、水麵等反射,還有一部分被冰雪反射。為什麽地球赤道如此炎熱,而南北兩極如此寒冷?從太陽照射間距離和角度分析,其吸收的熱能不可能相差如此之大。主要是地磁場的作用引起的,由於兩極地磁場磁力線非常密集,說明其磁場比較大,磁力線是直線的,光進入磁場中沿磁力線傳播,難以交叉碰撞,反射非常強烈,產生熱非常少。加上兩極人類活動少,排放的固體顆粒物少,空氣中其他氣體分子少,光輻射氣體、固體或液體進行散射也少,因此,其溫度非常低,最終出現寒極。

    吸收

    電磁輻射與物質的作用本質是物質吸收光能後發生躍遷。躍遷是指物質吸收光能後自身能量的改變,因這種改變是量子化的,故稱為躍遷。不同波長的光,能量不同,躍遷形式也不同,因此有不同的光譜分析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