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84木刻的魅力(1/3)

作者:魯迅字數:6272更新時間:2019-09-21 07:30:03

    翻開《魯迅書信集》,可以看到一封封魯迅寫給青年木刻家、木刻研究者和愛好者的信,如給李霧城、張小青、沈振黃、賴少麒、李樺、唐訶、吳渤等木刻者的信,其中除了對木刻藝術的極力提倡和精辟分析見解之外,體現出魯迅對中國木刻界的關注、愛護、鼓勵和扶持。魯迅常常自謙不懂木刻藝術,一旦談起木刻藝術來,他對木刻藝術比許多“大師”還內行還精通,全國各地的青年木刻家、研究者和愛好者紛紛來信向他請教同他交換意見,魯迅的寓所幾乎成了一所木刻藝術函授學校。而且,魯迅總是盡可能將他們的木刻作品介紹到刊物上發表,還極力設法將他們的木刻作品介紹到蘇聯和其它國家去參展。

    魯迅從小就愛看藝術書,向來愛好美術,特別喜歡木刻和版畫。他創辦刊物時,不但每期刊物封麵不同,而且刊物中圖文並茂,配有不少木刻插圖。魯迅編輯書刊的一大特色,就是插圖豐富,編排協調。起初,他是為了給刊物找插圖而搜集木刻和版畫之類的新書,見的多了便產生了興趣,並開始向中國讀者介紹外國木刻作品,出版了《近代木刻選集》(1929年),第一集介紹了英國作家的作品,第二集介紹了法、俄、美、日等國家的作品。

    魯迅向中國讀者介紹外國木刻藝術,其目的從《〈近代木刻選集〉(1)小引》一文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人所發明,而現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風水的火藥和指南針,傳到歐洲,他們就應用在槍炮和航海上給本師吃了許多虧。還有一件小公案,因為沒有害,倒幾乎忘卻了。尋便是木刻。

    雖然還沒有十分的確證,但歐洲的木刻,已經很有幾個人都說是從中國學去的,其時是十四世紀初,即一三二O年頃。那先驅者,大約是印著極粗的木版圖畫的紙牌;這類紙牌,我們至今在鄉下還可看見。

    然而這博徒的道具,卻走進歐洲大陸,成了他們文明的利器的印刷術的祖師了。

    木版畫恐怕也是這樣傳去的;十五世紀初德國已有木刻的聖母像,原畫尚存比利時的勃呂舍勒博物館中,但至今還未發現過更早的印本。十六世紀初,是木刻的大家調壘爾(A。Durer)和荷勒巴因(H。Holbein)出現了,而調壘爾尤有名,後世幾乎將他當作木板畫的始祖。到十七八世紀,都沿著他們的波流。……在這裏所紹介的,便都是現今作家的作品;但隻這幾枚,還不足以見種種的作風,倘為事情所許,我們逐漸來輸運罷。木刻的回國,想來決不至於像別兩樣的給本師吃苦的。

    為了“木刻的回國”,魯迅到上海以後,便開始提倡木刻。他清醒看到中國“木刻還未大發展”,現在“首先是在引起一般讀書界的注意,看重,於是得到賞鑒,采用,就是將那條路開拓起來,路開拓了,那活動力也就增大”,而且木刻要有中國地方特色,“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於中國之活動有利。”(給李霧城的信)。由此可見魯迅提倡木刻藝術的博大胸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