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江蘇沿江八市生態環境建設比較分析(2/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18006更新時間:2019-09-21 08:03:03

    (二)空氣質量有所好轉,部分地區酸雨頻率有所上升

    在我省的經濟發展中,工業的貢獻在60%以上,在工業結構中重工業特別是重化工工業占有很大比重,它們在能源消費上通常以煤電為主,雖然我省沿江八市都比較重視節能降耗,萬元GDP能耗不斷下降,統計我們可以看出沿江八市的萬元GDP的降幅都在4%以上,但由於GDP的基數大,經濟增長的速度快,因而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2007年我省規模以上企業共消耗二億噸煤炭,比上年增加12.67%,而我國的煤炭大多含硫量較高,這就導致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由於各市采取了一些減排措施,關閉燃煤鍋爐,加大燃煤電廠的脫硫投入,才使二氧化硫的排放未隨著燃煤數量的增加而增加。2007年13個省轄城市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為0.044毫克/立方米,與2006年基本持平,大部分省轄城市二氧化硫濃度年均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全部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年均值為0.098毫克/立方米,無錫、蘇州、南通、揚州、鎮江、泰州市可吸入顆粒物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2007年沿江八市加大了二氧化硫的減排力度,2007年沿江八市的二氧化硫排放有所降低,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由於排放基數較大,2007年沿江八市中的一些城市的酸雨頻率有所上升,特別是蘇南的無錫、蘇州的酸雨頻率名列全省第一、第二位,蘇中的南通名列第三。

    二、沿江八市生態建設方麵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省環境汙染的特點是工業生活和農業汙染三足鼎立。沿江八市的經濟發展較快,目前的工業增加值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遞增,工業的發展必然帶來生態問題,雖然,沿江八市在汙染減排方麵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情況並不令人樂觀,2007年沿江八市工業廢水排放總量23.06億噸,占到全省的85.85%,而沿江八市的GDP總值為19482億,占全省GDP的76.22%,排放相對其經濟發展來說已顯過重。環太湖流域由於經濟發展較快,再加上太湖流域環境容量較低,因而沿江八市特別是蘇南地區的減排壓力依然較大。

    (一)水汙染和大氣汙染仍然較重

    2007年全省廢水排放量50.55億噸,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為89.14萬噸,與2006年相比,全省廢水排放總量減少1.01億噸,COD排放總量減少4.58萬噸。盡管如此,由於廢水排放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再加上蘇南地區的環境容量較低,導致蘇南地區的入江入湖河流水質不佳。如蘇州、無錫、常州的內河水質大多徘徊在Ⅳ、Ⅴ類和劣Ⅴ類之間,太湖水質處於富營養狀態,沿江蘇中地區的地表水的情況要稍許好些,內河水質大多在Ⅲ類和Ⅳ類之間,能夠滿足功能區水質的基本要求。

    大氣環境方麵,雖然與2006年相比,全省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10.54萬噸,煙塵排放總量減少6.07萬噸,工業粉塵排放總量減少3.09萬噸,但酸雨頻率有所上升,無錫市酸雨發生率最高,達83.1%,蘇州和南通市次之,分別為70.3%和69.2%。城市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仍處於較高水平,是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汙染物。酸雨頻率偏高,機動車尾氣汙染日趨嚴重,秋冬季節霧霾天氣有所增加,環境改善的速度、程度、效果與人民群眾的感受和要求相比還有相當差距。

    (二)沿江八市的產業結構急需調整

    就沿江八市的產業結構來說,統計我們可以發現,蘇南各市普遍優於蘇中各市,且優於全省水平,蘇南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相對較為發達,但如果我們再仔細分析沿江八市的工業結構,我們便會發現,目前沿江八市的工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蘇南在這方麵的情況更為突出。江蘇的化工企業主要集中在蘇南環太湖地區,蘇錫常三市都是化工企業集中的地區。無錫市化工企業目前接近3000家,規模以下企業(即“小化工”)約占2/3;蘇州市共有化工企業22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下企業約占3/4;常州市共有化工企業2400多家。重化工業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對原料的消耗和對環境的排放。

    沿江其他七市的情況大抵和無錫差不多,由於工業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特別是蘇南地區的一些城市環境容量較小,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對資源環境的消耗,導致能源、土地、水資源短缺,經濟和社會效益不佳,因而工業結構急需轉型,這就需要我們加速產業結構調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