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章 你往哪裏去(2/5)

作者:閆文盛字數:38970更新時間:2019-09-21 08:13:46

    我的生活還是在沿著慣性向前。我仿佛害怕有什麽力量會阻擋這種安定的生活形態。但在一些時分,是我自己迫切想要打破這種日常的瑣碎和沉重。我相信對於幸福的、家常的生活的奇怪的迷戀開始在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慢慢駐留下來。我這樣設想,如果我真的能夠打破這一切也許我就會驚慌和恐懼了,但也並非絕對如此。我隻是預先把未來的不同於此刻的所有後果都想過了,但真正起作用的還不是這些。我的思維並沒有達到完全的協調一致,這一點尤其讓我心慌意亂。我的夢境告訴我,在這之前的一切都將隨著一場場夢幻的消失而離我遠去。這樣的情形在別人那裏也會遇到。因為我隻是在說著,心裏依舊保持著一定的對舊生活的記憶和幻想,但在多數人的心目中,過去已經分崩離析。這種無法回頭的惶惑來自於對生命底層無法遏止的牽念,對一個有著正常記憶的人來說,這麽長時間的牽念會引發內心最深層的痛苦。

    時間斑駁零亂,這個晚上吃晚飯時我就深深地感到這一點。

    並沒有什麽人能夠真正知道症結在哪兒。我們彼此的生活雜亂交錯。我應該與你同謀,或許這樣我的心裏會好受一些,事實上,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已經在這樣做了。我著手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徹底屏棄了自己早年的幻想,然後在我們彼此相遇的時候,盡量克製和冷靜一些。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一回事情,如果我們一直和諧共處的話我也一直不會知道自己是怎麽一回事情。事實卻是,我們終於起了衝突。這樣的話,我就覺得彼此的距離已經很近了。這感覺非常之好。如果不是因為身旁有人我簡直就要大聲喊出來了。在更早一些時候,我是心無城府的,這你也是知道的。當然,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以前不是這樣的。問題隻是,不管怎麽講,已經沒有從前了。現在我們穿插在生活中,常常會感覺到時間的跨度非常之大,而記憶的空氣卻那麽稀薄。

    當忘卻成了常規,思念成了累贅,正如你所盼望的,我所寫下的,僅僅是一些關於幻覺的故事。嚴格說來,不隻與你沒有關係,就是與我自己也說不上什麽直接的牽連,可是一直以來,它就那麽明目張膽地存在著。仿佛這整個世界都是由它們來直接構成的。

    四

    樓道裏極其昏暗。如果是這樣的下雨天,一個人穿過喧鬧的市聲,從光明處抵達這樣的樓梯,從所在的位置看出去,隻有黝黑的光線從外麵的樓宇中反射下來;再加上站立的時候不是很穩,心裏想著事情,或者看見某一個小孩子在你的身前身後,他手裏拿著枝條對著樓梯的扶手抽打,你就會變成你不曾留意的另一個人。這一個人在大多數時候暗藏,隻有在這時候,密織的不安次第傳來,你看著眼前茫然一片,像你的生活,也是茫然一片。在許多天後,也許你還會想起這一幕,那時候你或許不在這裏了,而這裏的樓房已經拆遷或者換了一部分住戶。記憶成了一束善於跟蹤的白色光,你走到哪裏,它都尾隨。而此刻,你還沒有到那時候。雨落得很急,暴烈而且衝動。

    生命裏太多這樣的時候,你並不清楚這一刻比以往或以後的日子更為突出。在這個中午,你一不小心又流露出自己的軟弱性,而這種情緒在許多時候早已被你所屏棄。因為生命裏遭逢的事情過多了,過多的依賴性和無果的等候早已打消了你的天真。時間一點點挪移過來,生命一點點挪移過來,看起來,一切都是隨和的、勻緩的,但身在其中時,又有多少驚心動魄的殘酷。你所做的抉擇關涉到太多,它早已不是單一的事情。你所謂的複雜性隱含在這裏,早已超越了你簡單的思維。而你所願意維護的人與事情,在這樣的天氣裏,充滿了太多的迷惑。

    我們都有一種奇特的歸屬。在這一點上,誰也沒有瞞過誰。

    許多天裏,我都在審視自己的曆程。這樣的審視總是難以完成,未知的東西似乎太多了,所以每每念及,就排除不了人生的虛妄。而當過去的經驗成為借口,我們所目睹的一切就失去了人生原有的平衡。那歲月裏深藏的本來的變遷被我們忽視了,那根深蒂固的事情也被我們忽視了。當真正的醒悟來臨,事情或許已經過去了那麽久。現在尚處在這樣的時候,我們成為一次不平和的事件的見證人,有一些疑慮需要打消,還有一些新的疑慮又在慢慢形成。人生真的成了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在慢慢說服自己,成為一個單一而純粹的人。而時間的作用力的滲透,使我們的回歸之路變得多麽艱難。

    一整個上午,雨水落得很急。我不能徹底地陷落到睡眠裏去。夜裏也是這樣。時間有時太快了,它根本不願意慢下來。我心裏充斥的焦慮感覺,與前一些日子相比,也開始增強了。有時真羨慕那時候,然而這種變更並不全是壞事情。我在這些天裏,還在回味一些旅遊中的故事。那種在野外的荒蠻感,曾經主導了我文字的走向,而在這些天裏,我把自己的感情固定下來。我把我自己固定下來,我在努力的時候聽到了心裏的一種聲音。我在這樣的時間裏的屬性,到底在迷惑著誰?

    然而,有朝一日,我需要將自己的情形弄個水落石出。那使我們痛苦的根源,到底在哪裏?那些我們相信的,懷疑的,或者尚在潛藏的部分,都交纏在這樣複雜的處境裏。有時簡直覺得自己好笑,因為一切在很早以前都已經顯形,事情也不是比那時變得更糟糕一些。仿佛有一個自己不在了,而另外一個更真實的自己,又從那舊有的地方長出來。我們的故事也在沿著它的軌跡向前行進,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徑。並沒有任何人能夠做出預計。即使身在其中,我們也不是知道為什麽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我們所能夠掌控的感情,也延續了它固有的屬性。在這裏,我看到的雨水,也變得絲絲縷縷,它明顯地縮小而纖細了。

    正是由於了這事件的真實性,我們所體會到的一切才變得那麽恰如其分。但那又有什麽關係呢?我們去除了心目中的幻象,把秘密的願望歸攏。當我們明白過來時就不會這樣猶疑和思慮,這樣一個複雜的過程裏頭,我們所負載的事物過多,為此所帶來的疑點也那麽真實可信,事實那麽確鑿,沒有什麽遮蔽。有一次,我曾經試圖看到我自己在文字裏寫了什麽,結果卻是什麽都看不到了。我所記錄的秘密的圖騰與我此刻的一切相一致,至於它在記錄的時候所傳達出去的部分,在事情的初期,也是親切可感的。我所認同的那個自己,大約也來自於那時候。

    我設想的安定生活在我的心裏存儲了那麽久。在我的蹉跎歲月中,這樣一股腦兒的講述,也成了累贅,幾無可取之處。我為什麽會一再反複地記這些,與我心裏的承受力或許有關係。我常常記憶的部分,成了我們共同守護的區域。它在那裏生根,發芽,我們所經見的陽光雨露會不會照耀到它?這個下午,我隻是在想這些。我還在想,設若它的生命力成了唯一,那我們在茫茫風塵中,何必再受那些無形的牽絆?假若不是,我們在這裏講這些,又有什麽用?人世間的事情,大抵總是這樣罷。

    五

    前天裏我讀書,在屋子裏聽到腳步聲近,外麵有人喊叫你的名字,就曉得是家裏人回來了。這是多麽喜悅的時辰,距離我最初想象它的日子,到底過了多少個晝夜。我默默地讀完了好多個頁麵,思緒在小說中徘徊流連,刹那間也沒有從那裏轉身出來;鄰居家的音樂穿透牆壁和門窗的隙縫,在我的耳膜間起了震動;從什麽時候起,我這樣居家似的過日子,看著外麵日落日升,哪有半點似錦繁華。我在漢字裏跋涉得艱難,看到別人轉折如意,就心生嫉妒,這嫉妒心若幹,驕傲和信心又若幹,全被生活罩著,形成了迷糊狀的一團。大院子裏的說話聲聽著像鼓點,劈裏啪啦;先前一天聖誕節日,炮仗聲此起彼落,比此刻的音量還大了許多。我在這樣的空隙裏歇一歇腳,不曉得過一陣子有怎樣的繁忙。那時間真的默默,空寂如荒原;而我們是怎樣的蹉跎歲月,天機杳渺,又如何可信?歲月似乎是一點計劃都沒有的,它任由人撥弄,其實暗裏才有秩序。我們在這秩序裏度過每一天,偶爾低頭回想,金鼓裏夾著絲弦,一樣樣都來過了,我們卻還會有新的盼望。

    我在這漢字裏靜下過心來。燈光和門楣也都靜下來,那空氣裏的旋渦漲得大了,“啪”一聲爆裂開,瞬即才又複歸安靜。我想起夜間裏我睡得晚,在被褥上輾轉反側,似乎回到了舊時光。那碎影重巒疊嶂,如同夢境裏繁殖的夢。夜裏睡不安生,早晨起床就覺得困倦和艱難。這才是晝長人靜的時辰,因為惦記著人,怕心裏又生事情,我照例倚床取了書來讀。書寫得古色古香,聞起來味道就好,看起來字眼也熟悉親近,一讀便深入了進去。讀好幾頁才一回頭,一愣神,數算著日子,已經好幾天了,思念也愈發變得濃重。書的字跡傾斜起來,重疊交纏起來,形成麻繩和蜘蛛網,完全不成章法,沒有什麽格局。我才說這寫的是什麽?不留意時間緩緩走動,也已近中午了。這一天裏我心頭惶惑著,急急催著時光過去,那等待的人也該回來了。隨著節令漸漸深了,年底漸漸近了,天色融融,並無更多寒冷,反是春天已在招搖,說著說著就好像是春天了。那時候光線如同抹成均勻的胭脂,塗在了地麵上、樹掛間。叢草呢,也知道了時節,鑽出了土地,眨眼就撐滿山野了。而簷下青苔宛然,燕子也要學習吳儂軟語呢。

    我們的寫作生涯被鋪排得很長,從春到冬,一愣神一愣神的經過去了;那同道裏也有諸般人,喜歡這樣寧靜的生活。前些年我尚隻讀書時,暗地裏學習別人的清淨,文字氤氳,如同霧氣沾滿了禾木,又還餘下大半在周際繚繞;還有人急速速地行文,如同忙趕著上路的將士,語氣壯懷激烈,卻也有清膩處。我其實喜歡形容混沌的生活,米湯水一般,黏稠而有人間煙火氣。眼下我讀的便是這樣的小說。那文字可以將空虛了的心裹起來,纏滿一堆一堆用語言熬成的粥,那聲氣是溫綿不息的。我在這樣的時候可以坐得住,而急慮遠去,如同沒有在我的這裏形成過。我已經述說,話說得中聽不中聽都沒有太顧及;時間一久,這樣迫於述說的病就會發作一次。眼下我承認這與我自己理想的不同,仿佛是因為日子漫長,因而有這樣的歸處和擺置的法子。我的記憶都是橢圓形狀,抖落大半個院子都裝不下;而思緒彌漫,卻如同張開的傘。以前我才說要忘記一些事情,同人說起,也便是如此,但如今卻是它們裹挾著這一年裏的風風雨雨近前來,我由此而領受的教育,也影響直至今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