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3/3)

作者:魏曙光字數:8212更新時間:2019-09-21 09:03:40

    巨型客機轟鳴著騰空而起,漸漸消失在雲層裏。晴朗的天空,金色陽光格外燦爛。

    這正是:花開花落山林舊婚禮;

    雲卷雲舒故地新聯情。

    一九九二年至二零零零年構思、寫作、修改於廣州流花湖畔、白雲山下

    二零零五年小說改定於珠江之濱

    §§後記:十年心血一聯夢

    還有幾句話不吐不快。

    又是十年磨一劍。侃侃這一劍的來龍去脈吧。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我編劇和參與拍攝製作的十五集對聯電視連續劇《聯林珍奇》在中央及各地電視台播出之後,引起了很大反響,神州大地上形成了一股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普及對聯知識的熱潮。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瑞環同誌親筆寫了熱情洋溢的信,對該劇給予了充分肯定。受到領導、專家和廣大觀眾的鼓勵,當時的我就立下了一個宿願,要按《聯》劇的思路將對聯傳奇故事繼續寫下去,形成一個自成門類的文俠係列。於是我在閱讀、采風的基礎上陸續收集了大量的對聯資料和民間聯話及革命故事素材,開始構思對聯傳奇係列第二部電視劇劇本。仍是以故事為載體,對聯為故事發展的推動力,用人物命運的金絲線將巧聯趣對的珍珠串起。我將自己以前依據革命曆史史料創作的幾部沒有公開發表的革命曆史題材作品重新揉合,確立了故事和人物主線。幾度風雨,幾度春秋,三十集對聯電視連續劇劇本數易其稿,得以完成。可是由於該劇投資額較大而暫時未能如願搬上熒屏。我想不通為什麽那麽多胡編亂造的、令有識觀眾反感的戲目都能問世,而作為獨門獨類,不但中國唯一,也是世界唯一的對聯電視劇卻找不到投資商。怨天尤人不行,守株待兔也不是辦法,於是我決定將其改寫成小說先行出版。希望小說的出版能促進電視劇早日現身熒屏。

    對聯,是一朵散發著奇妙芳馨的漢語言文化之花,是中華民族最廣泛、最普及、最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形式,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學現象。無論在哪個時代,它都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甚至在貧瘠的土壤裏它也照樣開花結果。希望它隨著社會的發展越開越鮮豔,希望它成為神州現代化車輪的潤滑劑而不是被當成廢棄的包袱。

    本書故事有些奇巧,卻並非杜撰。書中可依稀看到陳毅、賀龍、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影子。

    藝術需要獨創,創作需要突破。憑心而論,我既不是一個傑出的楹聯大家,也不是一個優秀的小說作家或編劇。我隻是想人之所未想,把兩個也許本不相幹的圓巧妙地交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不圓也不方的新的東西。雜交?非驢非馬?是的。轉移就是創造,綜合就是發明。這是一位日本現代科學家的至理名言。在藝術領域也同樣管用吧。

    當年在談到《聯林珍奇》的創作體會的時候,我曾把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比作大海,把《聯林珍奇》比作海邊沙灘上閃著微光的小貝殼,而作者隻不過是一名幸運的拾貝者。如今又經曆了艱辛的十年,我把自己看作是執著而又孤獨的采礦工。這座礦山的名字叫做對聯傳奇。

    在我的對聯傳奇係列三部曲的構想中,第三部是帶有喜劇色彩的當代對聯傳奇故事。希望它不用再懷胎十載才麵世。

    寫作中參閱了《對聯》雜誌,參考和引用了一些聯家和民間文藝作者的對聯作品和對聯故事素材,在此一並致以由衷的謝意!

    耕耘瀚海勇破浪;咬定青山不放鬆。

    還是那句老話:

    不能盡如人意,

    但願無愧我心。

    魏曙光

    於廣州珠江之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