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6、“周傑倫”,新時代的象征(1/2)

作者:小池字數:5446更新時間:2019-09-21 10:38:56

    如果樂壇沒有周傑倫,我們將繼續忍受“天王”、“天後”們的庸常,也將繼續相信,“樂壇從此無人獨領風騷”。但最終,周傑倫跳出來了,他以輕鬆的姿態擊倒了對手。

    如果把鄧麗君、劉文正、羅大佑、周傑倫名字放在一起,並且告訴你,他們都是一個時代標誌性的人物,你也許會反對這個名單中有周傑倫的名字。因為鄧麗君、劉文正確立了華語流行歌曲的最基本模式,後來不管誰再唱流行歌曲,都沒有超過這兩個人;羅大佑為流行音樂賦予了靈魂,把流行音樂的內涵拓展得更廣泛。那麽,周傑倫呢?他創造了什麽?

    也許5年、10年後,人們會說:“周傑倫創造了自劉文正以來華語流行歌曲新的演唱方式,隻是在當時我們根本聽不清楚他在唱什麽。”的確,很多人聽不清楚這個台灣年輕人在唱什麽,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的唱片在台灣、香港、內地和其它亞洲華人地區熱賣。

    在那些資深的娛評家們早就斷定“這個時代沒有神”以後,這個相貌平平、少言寡語的年輕人不聲不響地衝出來,向所有人宣告:“我來了!”這是一個奇跡,五年來樂壇發生的任何大事都無法與之相媲美。

    為什麽在人們聽覺上出現如此大的障礙後,周傑倫仍然這樣走紅呢?也許這就需要我們討論周傑倫的音樂與這個時代的關係。以往,我們解讀羅大佑、李宗盛、黃舒駿、崔健的音樂時,總是通過他們的歌詞中蘊含的各種意義來解釋這個時代,從中尋找一種與這個時代相符合的人文的、生命的、理想的價值,當這些價值被發現之後,立刻就變成這個時代的標誌,於是就形成這樣一個習慣:當想到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就會想到羅大佑、崔健,就會想到《戀曲80》或者《一無所有》。10年後,現在的年輕人會想到周傑倫,會想到他的《愛在公元前》或者《雙節棍》。

    羅大佑也好,崔健也好,你很容易從他們的歌詞中找出這樣的詞匯來概括:批判、關懷、憂患、躁動、反叛……這些詞匯甚至構成了他們思想的骨架。那麽周傑倫呢?他和方文山把這一切都模糊了,你看到的隻是斷麵、碎片、分鏡頭……

    羅大佑當年唱:“就像彩色電視變得更加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越來越少。”這個時代就是一個花哨的時代,色彩斑斕逐漸消解了各種曲直是非黑白,過去人喜歡求索,希望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但是今天的年輕人解構了前輩們的標準和價值體係,他們拋棄了令人沉重的思維方式,但是他們還沒有力量來建立一種新的體係,隻能以一種簡單、平麵化的方式來為自己的價值體係做一個拚接,它可以沒有黑白,但是不能沒有色彩。盡管這個色彩隻是薄薄的一層,但是對於今天走向享樂主義的一代人來說,已經足夠了。辨別黑白的能力已不重要,他們隻想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接受事物,而周傑倫就是塗抹這個時代色彩的人。

    現在,你說不出周傑倫的音樂是什麽,但是它能保證最時髦的音樂裏麵都有。這是一個處處都需要信息量的時代,音樂也是如此,人們可以輕易聽到各種音樂,做音樂的人也希望把他聽到的音樂“複製”到他創造的音樂中。在數字化時代標準、規則越來越清晰的時候,人們的審美和判斷卻越來越模糊,隻要熱鬧和時髦,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如果說羅大佑代表了上一代人對社會的理想與責任感,那麽周傑倫代表的便是這一代人跟社會“井水不犯河水”的自我精神。羅大佑的時代已經過去,而周傑倫的時代才剛開始。華語歌壇群龍無首的狀態因為周傑倫的出現而變得清晰了許多,別用“新天王”、“小天王”這類虛張聲勢的詞匯來為周傑倫冠名,因為他是一個顛覆者,他要在這個時代版圖上畫出的是一個屬於他自己形狀的符號——而這個,正是這一代人在青春期最想完成的任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