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結伴拍遺照與不明白的死

作者:騰歌字數:1772更新時間:2019-09-21 10:41:59
最近,福州酷暑難當,打一個比喻:我和烤肉之間,隻差一撮孜然!我和扇貝之間,隻差一撮蒜茸! 這麽熱的天,一位鄉下表兄還是進城來。他生病了,而且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我熱情款待他,請他吃飯,幫他找醫生。老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但我一直用實際行動證明:老話也可能是一派胡言。 安排妥當後,我靜靜地坐在他病床前。 他說:“治療的希望估計不大了,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兩年前,我就和村裏幾個朋友一起到鎮上拍了遺照。” 我聽著很悲涼,一陣心酸。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祠堂裏,總是放置許多棺材。這是做兒孫的,為了給老人添壽,提前為老人準備。老人們並不忌諱,且相當高興。現在,殯葬改革,不許土葬,提前訂做棺材已經不存在。但是,人還健在,就購買墓地,已經很普遍了。 這是千年的風俗,不避諱死,也有視死如歸的超脫。 三毛說,如果說出生是最明確的一場旅行,死亡難道不是另一場出發?畢淑敏也告訴我們:死亡是成長的最後階段;我們一生都需要成長,直到死亡。西方國家,也有類似的看法。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說,死亡並不是生命的毀滅,而是換個地方。英國劇作家兼詩人約·德萊頓也說,我們像旅人那樣走向目的地;世界是客棧,死亡是旅行的終點。 表兄識字不多,見識不廣,不會有智者那樣對死亡的洞見。但我看得出,他還是比較淡定的,比如提前拍遺照。 可惜他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到了惡症的晚期,希望渺茫。 像他這樣,在鄉下還有很多。一些人生病了,到了萬不得已時,才肯上醫院;一些人不上醫院上寺廟,最後無藥可治。在農村,因病不及時治療而死亡、從事汙染或危險職業導致死亡,以及意外傷害造成死亡的,占較大的比例。 福州熱浪依舊襲人,我知道被病痛折磨的表兄心中肯定煩躁不安。我陪著他,聊小時候自己在鄉下的見聞,以及城裏人表麵風光實際就不好說的境遇;聽他說現在村莊裏好玩的事,以及他對自己太拖拉而導致病情惡化的無奈。我真誠地安慰他,給他信心、勇氣。 回家路上,我想,能夠坦然地結伴拍遺照,是淡定和從容,但糊裏糊塗就離開了人世,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傷和痛。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