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月光在哪裏

作者:騰歌字數:1998更新時間:2019-09-21 10:42:00
農曆六月十五,天空通透,月亮又大又圓,月光皎潔迷人。一位文藝青年拍攝美圖,在微信上號召大家來賞月。 果然應和者不少。而且,幾乎都說好像不記得天上有一輪明月,地上也有灑滿月光的時候;都責怪自己太浮躁,沒有心思品味明媚的月光;都表示以後要在現實中修行,與多情的明月相隨相伴。 多好啊,仿佛一輪明月讓我們回到現實,又超越現實;雙腳落地,又騰空而起。這是一些人長期呼籲並希望看到的結果。但能如願嗎?我看未必,甚至不可能有可喜的改觀。 夜幕來臨,你是否看見月亮徐徐升起和月光輕輕灑落?好多年沒有看到真正原始的黃昏和淩晨,也不知道月光孤獨存在的意義。城市的燈光工程消滅了黃昏的感覺,而夜生活的習慣又使我們一次又一次與淩晨失之交臂。這就是我們的現代生活,一種沒有黃昏和淩晨的生活,一種沒有月光的生活,一種不需要動用感覺也能知道的公共生活。 這種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套路,自己的模式。如果有人假斯文提起無用的明月、清風,反而有些矯情,有些別扭。大家習慣了,對這些看似無用之物已經麻木了。 不過,忙碌的現代人因此也失去了古人那種天真爛漫和深情豪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大文豪蘇軾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落筆瀟灑,舒卷自如,情與景融,境與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滿哲理,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給我們展示一個執著的人生和善處的人生。 還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借寂寞的月光,深情描繪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後不忍離別的一腔思念。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時過千年,我們仍然看見李清照在月光下形單影隻,情深意切。 如此等等。這些智慧的古人抬頭望月,低頭思索,把自己的真情實意化成一首首千古傳唱詩詞。如今,我們隻有讚歎的份。明月還是那一輪明月,但它已高掛在瘋狂的長城上。這個瘋狂的長城更注重物質和欲望,忘卻明月本來的精神和境界。 不過,還要感謝文章開頭文藝青年的提醒,感謝她魯莽的叫喊,感謝她善意的呼喚。隻是,我們不必急著抬頭仰望星空,去尋找那一輪明月。刻意尋找,那是做樣子給別人看,是找不到的。 月光,總是不管大地及大地上萬物的變化,輕盈地灑在大地上,溫柔地落在人們心底。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