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節 環境惡化現象及其後果(1/4)

作者:郭子中字數:10826更新時間:2019-09-21 10:56:48

    環境汙染帶來了各類環境惡化現象,今天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人類麵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保護地球環境,保護人類共同生存的空間,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共識。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的日益突出,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而中國特有的人口問題和自然條件,又使中國的環境保護麵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一、碳基能源對環境的危害

    煤、石油、天然氣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傳統能源,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約占88%,在中國更高達94%。它們是古生物在地下經曆億萬年沉積變遷而形成,其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故稱為化石能源或碳基能源。對它們大規模的開發利用,把人類社會帶進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從而開創了人類的新紀元。與此同時,它們燃燒過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溫室氣體形成了溫室效應,成為地球暖化的根本原因;同時大氣裏的褐雲、灰霾和酸雨,也是它們的排放所造成。它們對環境的危害已經是盡人皆知。

    碳基能源是造成環境破壞的罪魁禍首,但因它們的儲量有限且不可再生,按目前的消耗速度,世界上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傳統碳基能源將在200年內消耗殆盡。如何改變碳基能源作為人類社會基本動力來源的狀況,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能和氫能等新興和可再生能源陸續開發出來,與傳統的水電等可再生能源部分替代對碳基能源的使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類新能源的比重將不斷地提高,最終有希望為人類社會提供清潔和持久的能源動力。

    二、酸雨、褐雲和霧霾帶來的危害

    煤炭和石油燃燒後產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大氣中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和硝酸,被雲、雨、雪、霧捕捉和吸收,降落到地麵即為酸雨。除了酸雨這種濕沉降外,還有一種幹沉降,即攜帶著酸性物質的落塵。國際上均以PH值小於5.0作為酸雨的標準。中國的酸雨主要是因為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目前我國近1/3的國土已經被酸雨汙染,其中華中酸雨區已成為全國酸雨汙染範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區,其次是西南酸雨區,第三大酸雨重災區則是華東沿海酸雨區。

    人類認識褐雲、開展對褐雲的研究至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當時開展的“印度洋試驗”,其目的就是對褐雲展開係統的研究。研究發現大氣褐色雲團實際上係以細顆粒為主,懸浮於大氣對流層中的大片汙染物,其成分包含有碳顆粒物、有機顆粒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以及沙塵等。褐雲中的灰塵和煤煙顆粒可以吸收陽光,加熱空氣。褐雲中的臭氧會加劇溫室效應。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以及孟買、德黑蘭、開羅等13個城市,天空往往是灰蒙蒙的一片,大氣能見度極低。它不是霧,而是所謂的霧霾,造成霧霾天氣的正是覆蓋在人們頭頂上的褐色雲團。

    霧霾最大的危害,便是影響人類的呼吸係統。霧霾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微顆粒物(PM2.5),可以進入人們的血液,影響肺部組織,誘發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甚至還會引起癌變。空氣中微小顆粒的濃度上升到每立方米20微克,中國和印度每年約有30~40萬人死因於此。因此,近年來我國開始在許多城市對PM2.5的微小顆粒進行監測,並每天公布監測結果,以引起人們注意防範。

    三、中國的環境汙染對生態係統的影響

    中國地域遼闊,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複雜。近30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地高速發展,資源和環境等問題逐漸成為中國麵臨的重要問題。特別是中國人口眾多和自然條件複雜,使得中國的環境保護問題愈為嚴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