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潛歎(2/5)

作者:【漢】潛夫字數:15428更新時間:2019-09-21 11:04:27

    (八)"立"下舊有"之"字,"而"作"夫",據治要刪、改。

    (九)孟子雲:"暴君汙吏。"鐸按:韓非子八說篇:"參聽無門戶,故智者不得欺。"

    (一0)"選"舊作"遷",據治要改。

    書雲:"謀及乃心,謀及庶人(一)。"孔子曰:"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二)。"故聖人之施舍也(三),不必任眾,亦不必專己(四),必察彼己之為(五),而度之以義(六),或舍人取己(七),故舉無遺失而政(八)無廢滅也(九)。或君則不然(一0),己有所愛,則因以斷正,不稽於眾,不謀於心,苟眩於愛,惟言是從,此政之所以敗亂,而士之所以放佚者也。

    (一)洪範。

    (二)論語。鐸按:今本論語衛靈公篇作"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王肅注:"或眾阿黨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惡不可不察也。"俞樾群經平議雲:'阿黨比周,解"眾好必察"之意;特立不群,解"眾惡必察"之意。是王肅所據本,"眾好"句在"眾惡"句前。潛夫論引同。蓋漢時舊本如此,今傳寫誤倒耳。風俗通正失篇引孔子曰:"眾善焉,必察之;眾惡焉,必察之。"雖文字小異,亦"善"在"惡"前,可據正。'(三)周語:'王孫說曰:"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也。"'韋昭注:"施,予也;舍,不予。"經義述聞十八王引之曰:'施舍,謂賜予窮困之人。韋注:"施,予也;舍,不予也。"蓋古訓之失傳久矣。'鐸按:此文"施舍"承上"眾好"、"眾惡"言之,則是對舉,非一義也。

    (四)漢書敘傳:'班彪雲:"主有專己之威。"'後漢書陳元傳雲:"博詢可否,示不專己。"

    (五)"為"治要作"謂"。

    (六)周語:'王孫說曰:"主德義而已。"'(七)孟子雲:"舍己從人。"此反言之。中論慎所從篇雲:'夫人之所常稱曰:"明君舍己而從人,故其國治以安;闇君違人而專己,故其國亂以危。"乃一隅之偏說也,非大道之至論也。凡安危之勢,治亂之分,在乎知所從,不在乎必從人也。'意與此同。

    (八)"政"治要作"功"。

    (九)見明闇篇。

    (一0)"或"與"惑"同。荀子臣道篇雲:"闇主惑君。"呂氏春秋知化篇雲:"人主之惑者則不然。"鐸按:治要正作"惑"。

    昔紂好色,九侯聞之,乃獻厥女。紂則大喜(一),以為天下之麗莫若此也,以問妲己。妲己懼進禦而奪己愛也,乃偽俯而泣曰:"君王年即耆邪(二)?明既衰邪?何貌惡之若此而覆謂之好也?"紂於是渝而以為惡(三)。妲己恐天下之愈進美女者(四),因白"九侯之不道也,乃欲以此惑君王也。王而弗誅,何以革後?"紂則大怒,遂脯厥女而烹九侯(五)。自此之後,天下之有美女者,乃皆重室晝閉(六),惟恐紂之聞也。趙高專秦,將殺二世,乃先示權於眾,獻鹿於君,以為駿馬。二世占之曰:"鹿(七)。"高曰:"馬也。"二世收目獨視(八),曰:"丞相誤邪!此鹿也。"高終對以馬。問於朝臣,朝臣或助二世而非高。高因白二世:"此皆阿主惑上,不忠莫大。"乃盡殺之。自此之後,莫敢正諫(九),而高遂殺二世於望夷,竟以亡(一0)。

    (一)"則"何本作"乃"。按"則"字是,與下"紂則大怒"相應。鐸按:"乃"猶"則"也,互文耳。莊二十八年左傳:"則可以威民而懼戎。"晉語"則"作"乃",禮記月令:"豺乃祭獸戮禽。"呂氏春秋季秋紀"乃"作"則",是二字通用之證。詳經傳釋詞卷六、卷八。

    (二)"即耆"禦覽四百九十四作"既老"。按:當作"既耆",曾子疾病篇雲:"年既耆艾。"鐸按:耆、衰韻,作"老"則失其韻矣。即,就也,近也。上言"即",下言"既",此正古人修辭之精,似不必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