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後記

作者:吳一舟字數:1498更新時間:2023-11-02 23:37:33
《義烏教育史》是《義烏叢書》中的其中一部。兩年前,得知我有幸參與編撰《義烏叢書》,倍感欣喜。這不僅因為我是金華人,有鄉親情結在裏麵,也不僅因為義烏欣欣向榮的社會發展令我興奮,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一直模糊地知道義烏是一方地傑人靈,人文積澱深厚的水土,卻始終無緣深究她的內在魅力,所以,很希望能借編撰《義烏教育史》之機,通過窺義烏教育這“一斑”而更全麵深刻地了解義烏的“全豹”。 領受任務後,因為搜尋文獻、了解情況、采訪等原因曾多次到義烏,與義烏方誌辦以吳潮海主任為首的多位工作人員混成了朋友,這使我對義烏的文化根源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原來,吳潮海、潘愛娟等一大批同誌雖堅守在方誌辦那一塊小小的陣地,卻都是大氣、純粹的文化人,難怪義烏有眼力和魄力,也有耐力來做《義烏叢書》這樣的大型文化工程。顯然,義烏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使我對圓滿完成《義烏教育史》更充滿了信心和興趣。 在編撰過程中,因史料匱乏、線索繁雜等諸多困難曾令我困頓不已,好在有諸多義烏同仁的支持和幫助,終使我的編撰工作柳暗花明。除了前麵談到的方誌辦的朋友們,還要衷心感謝義烏市圖書館丁小明先生、義烏教育界前輩孟俠民和施章賢等的鼎力幫助。在此,還要特別感謝金佩慶先生對初稿的直言批評,使《義烏教育史》的終稿在本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盡量避免了可能出現的謬誤和不妥之處,也使《義烏教育史》以更成熟的麵貌與讀者見麵。 由於我未曾得到義烏本土文氣的滋養,也不直接從事教育工作,加之能力所限,因此,雖然我對《義烏教育史》傾注了大量的感情和精力,但毫無疑問她是不夠完美的。在此,敬請讀者寬容書中的缺憾和不當之處,並給予批評指正。同時,我也期望還有機會能為義烏的文化事業再出一份力,以彌補這次的不足。 作者 2013年3月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