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二、兔與軍事、戰爭(2/3)

作者:王迅字數:6782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7

    兔子生性怯懦,人人皆知其膽小。而半人半獸的兔首神將卻能振將士之威、壯軍中之膽,確是一種奇特的現象。

    除了六丁六甲旗之外,《紀效新書?旌旗金鼓圖說篇》中,又記述了二十八宿形旗,“凡出軍,立方向八門,使兵由之而出則用。又,凡遇出兵之日所輪勝宿,即以此旗領軍”。這些旗幟上繪有星宿及其代表動物的圖像,並有符曬,其中第四麵旗幟的神將為房日兔,名封軍。

    這樣,《紀效新書》中記載的戰旗就有兩種繪有兔神的形象,這一雙兔神與《墨子?旗幟》所說的“多卒為雙兔之旗”並沒有傳承關係,但這種巧合卻是引人入勝的。

    (三)是兔預示了戰爭,還是戰爭驚動了兔?

    關於兔的迷信觀念中,有些是與戰爭、軍事相聯係的。我們已經知道,此類迷信觀念早在周代就已經產生。《初學記》引《竹書紀年》說周昭王伐楚時“雉兔皆震”,周軍“喪六師於漢”。在這段記載中,兔的驚動在前,周軍失利在後,兔的異動似乎是戰爭失利的征兆。而《水經注》引《竹書紀年》說晉獻公二十五年正月,翟人伐晉,周有白兔舞於市,又好像是戰爭在前,而周的白兔知道了此戰,作出反常的舉動。

    對於以上兩例文獻記載,如果站在華夏族的立場上,都可以將其視為災禍。但兔的異動和稀有的白兔出現,在古人的心目中並不一定都與災難相關,有時也有人將其看成吉兆。

    《金史?佞幸列傳》記載了海陵王完顏亮率軍攻打南宋時的一件事:“將至廬州,見白兔,馳射不中。既而,後軍獲之以進,海陵大喜,以金帛賜之,顧謂李通曰:‘昔武王伐紂,白魚躍於舟中。今朕獲此,亦吉兆也。’”自己沒有射中的白兔,被後軍捕獲獻上,就認為是吉兆,說明白兔在當時的野兔中相當罕見,而捕獲白兔可以預示著勝利。大約隻看到白兔而沒有獵獲預示不吉,獵獲了白兔就成了好事。當然,不同的民族對於白兔可能有不同的迷信說法。完顏亮是女真族,與漢族的觀念會有很多差異。

    不管是吉是凶,白兔與戰爭有關,是一種預示戰爭結果的征兆,這大約是很多古人所相信的。另一方麵,可能也有人相信白兔能夠感知遠方的戰事,白兔的異常活動發生在戰後,如翟人伐晉,周的市中便有白兔起舞。那麽,究竟是兔預示了戰爭,還是戰爭驚動了兔呢?當然是後者比較合乎情理。但是,戰爭隻會驚動軍隊所到之處的鳥獸,遠在異地的兔不可能遙感戰爭的發生。因此,史籍中這類兔與戰爭關係的記載,都屬於沒有直接聯係的事件。

    (四)兔與戰鬥中的格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