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二、兔與陶瓷藝術

作者:王迅字數:1576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8
早在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遺存中就有了陶塑的兔,到了夏代,又有了以飛兔為紋飾的陶器,那龍蛇飛舞,兔以背飛的畫麵,反映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致的觀察力。 瓷器產生以後,兔的形象又被用於瓷器的裝飾。 江蘇省出土的西晉青瓷器比以前的東吳時期有了明顯的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造型,兔頭水注(或稱伏兔水注)就是其中的一種。 1976年江蘇吳縣楓橋公社獅子山的一座西晉元康五年(295年)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瓷伏兔水注。此器灰白色胎,淺灰色釉,整個器形做成兔形。兔為圓眼、長圓形耳,大嘴,前腿彎曲似人臂,背上有一小圓口。圓體,平底,整個兔形顯得肥碩健壯。口徑1.9厘米、底徑4.1厘米、高5.8厘米。現藏吳縣文化館。 這件伏兔水注燒成火度較高,瓷質堅致,裝飾與實用巧妙結合,展示了青瓷製作的高度藝術水平。 河南鶴壁集窯址,是宋元時期一處重要的瓷窯址。這裏出土的金代褐黃釉折沿大盆上,常常裝飾著兔紋。 這些兔紋的做法是:先劃出兔子吃草的主題紋飾,然後敷白色化妝土,施釉,於褐地上襯托出褐黃色紋飾,這種紋飾是鶴壁集窯址的獨具特色之作。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觀台窯址,是一處宋代民辦瓷窯遺址,這裏出土的瓷枕標本M2:1,為帶鏤孔的單邊如意頭弧形枕,兩端翹起較高,黃白胎,細而堅硬,枕麵劃兔紋及散草紋。兔圓眼、豎耳、短尾,似在緩緩前行,《詩經》“有兔爰愛”大約就是這種形象。枕的前側牆模印花及鏤孔,有荷塘奔獅圖。枕麵殘損,可複原。長20.5厘米、寬38.6厘米、前高11.2厘米、後高9厘米、端高12.6厘米。 陶瓷器的兔形和兔紋或誇張,或寫實,總的特點是:兔子是生氣勃勃,惹人喜愛的形象,瓷器上的兔晶瑩有光澤,給人以“玉兔”的感覺。現代的陶瓷藝術品中,兔的造型除繼承了傳統技法之外,有的也結合了西方文化中兔的造型,突出了兔的活潑與快樂。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