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全城笑臉進商鋪(1/3)

作者:馬宇彤字數:6414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4

    史料載,明朝宣德至成化年間(1426—1487),天津城內的集市就有5處,分別坐落於城內和東西南北門外,名字起得寶泉集、仁厚集、貨泉集、富有集、大道集,除此之外,還有曉市、糧市、鳥市、鬼市、菜市、馬集、驢市、夜市、肉市、洋貨街。

    據湯恩祥回憶,估衣街、針市街、竹竿巷等知名商業街都離天後宮不遠,皇會給當時這些地方繁榮的商業帶來了新的商機。他向記者介紹了首次披露的估衣街當時經營的32種行當:估衣(舊衣服)、綢布店、皮貨、西服、中藥、西藥、煙具、理發器具、扇子、帽子、泥人莊、文具店、筆墨、金銀飾品、茶葉、瓷器、眼鏡、染坊(隻染不洗)、百貨店、化妝品、戲衣、壽衣、水果、幹果、糕點店、涼席氈子、醬園、貨棧(為外地進津生意人代賣幹鮮果)、果脯店(糕點原料)、蠟燭(牛油製成,外塗紅顏料,相當於黃瓜粗細,燈芯用葦子製成,規格按分量分類,遇上年節用金粉按買主要求寫字)、裱畫店、鍾表(不賣隻修)。

    和氣生大財 買賣不耍賴 講價有竅門 送貨上門快

    “買賣做的是和氣生財,不論那個窮富一樣看待。買賣做的熟主到,上櫃台,笑顏開,莫要發困莫發呆,像你這買賣怎麽不發財!”這首現代人已經陌生的商業小調,陪伴老天津的商業走過無數的春秋冬夏,年代雖已久遠,但餘音依然繞梁。

    天津是“商賈萃聚”的大都會,有著豐富多彩商俗文化積澱。天津商人聚財思想十分鮮明而且聚財有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天津商業習俗鮮明地體現了天津的商業特色。

    商家招牌有三種匾牌豎牌衝天牌

    天津商業的文化形象最具民俗特征,走在估衣街、宮南宮北大街,門臉各有光彩,藥店、茶莊、綢緞莊、鞋帽鋪、金店等,內外裝修,各有特色。不像現在有的商業街麵貌雷同,那時的裝修還真講究個性化。作為給顧客指路的牌匾,更突出“名”和“優”。天津曾經發現的北門外中和煙鋪樓外標榜出“五甲子”(設於明崇禎末年)三字,是天津目前發現的最老的商業招牌。

    天津的商業招牌一般分三種:第一種是橫放在店堂門上的牌匾,上標字號,就是通常所說的店標標誌。第二種是立在商店櫃台上的豎式招牌,也有放在櫃台兩頭或包柱上的。其文字一般要結合行業性質,選擇高雅含蓄、有宣傳誘惑性的詞句,如藥鋪的“壽域宏開”、鞋店的“平步青雲”、綢布店的“錦繡光華”、典當鋪的“利在便民”等。第三種是聳立於店鋪門外距地麵3—5米高的衝天招牌,這主要是為了使顧客從老遠就能看到這家店鋪。在天津,藥店多是“衝天招牌”,上書“專門采辦川廣雲貴地道生熟藥材”,類似於現代的室外大型燈箱廣告。當年,店家牌匾還要借名人題寫店名以抬高身價,越是老牌匾則越代表老字號或名店,當店家內部鬧矛盾分家時,誰都不惜餘力地要留住老牌匾,爭得麵紅耳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