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津人愛拜什麽神(1/5)

作者:馬宇彤字數:34462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5

    祥獸與“五大家”崇拜

    舊時,在天津民間崇拜的動物中,龍、鳳、龜、麒麟、魚、蝙蝠、獅子、老虎、仙鶴、喜鵲、馬、猴子等等都被視為祥獸,無論在民居中的磚雕、石雕、木雕中,還是貼於家中的年畫、剪紙窗花或女紅繡品上,無不體現出對動物的崇拜觀念。人們以其為吉祥物,或借其諧音、寓意,來寄托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而在崇拜形式上,以對“五大家”的崇拜最為典型。

    民間對“五大家”的崇拜,是一種對妖仙的崇拜,同樣源於萬物有靈的思想。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間俗稱“狐黃白柳灰”(或稱“灰黃狐白柳”)。民間普遍認為五大家是與人類長期伴生的,屬於亦妖亦仙的靈異,如果侵犯了它們,使它們受到損害,它們就能以妖術報複,使人類受到不同程度災難的懲罰;倘若人們敬奉它們,則會得到福佑。因此,民間許多家庭都供奉五大家。供奉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在家中的佛堂、祖先堂旁邊供全神像,全神像包括九位神靈,即增福財神,福、祿、壽三星及五大家,分三排順序排列。五大家的形象都是人像,慈眉善目,除白仙被附會為白老太太的女人形象外,其餘4位都是男像,穿官服,戴暖帽,顏色為灰藍或石青等。白仙穿裙子,鳳冠霞帔,十分漂亮;另一種供奉方法是在院中角落蓋“仙家樓”,供奉五大家牌位。仙家樓是木製的3尺多寬、2尺多高的廟宇模型。做工與真實廟宇相差無幾,有房脊、溢廊等,前麵還有4扇門。五大家的牌位就供在裏麵,而且把供品也放在仙家樓裏。人們在仙家樓下做一個木托,高半尺左右,托上部與仙家樓連接處挖有一個圓孔,在托的側麵也挖一個圓孔,目的是便於五大家享受食物供品,出入方便。

    在五大家的崇拜中,民間對狐仙、黃仙和白仙更為敬畏,關於他們的靈跡傳說也頗多,將他們附會為胡三太爺、黃二大爺、白老太太。

    城隍爺與鬼神崇拜

    在民間的鬼神信仰中,人們把人間稱做“陽間”,把人死後鬼魂居住處稱做“陰間”或“陰曹地府”、“冥府”等等,這是受地獄、冥府說法影響的結果,相信人死後靈魂進入冥界化為鬼靈,經受鬼司的裁判。人們把陰間冥想成有與人世間相似的皇權統治,創造了對閻王、東嶽大帝、城隍等鬼神崇拜。

    城隍,被民間視為城市的保護神。這種認識源於古代蠟祭中的八神之一水庸。水庸即是最古老的城池守護神靈,在城隍信仰的傳承過程中從古城池保護神發展到剪除凶惡、護國保邦之神,並管理陰間之魂。人們將城中的城隍廟看做是與人世官署衙門一樣的陰間衙門。天津的城隍廟位於舊城西側,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民間對城隍的供奉和膜拜以慶祝城隍誕辰而舉行的城隍廟會和鬼會最為著名。

    城隍廟會從農曆四月初一城隍生日起到初八晚間鬼會止,曆時8天。屆時,廟前張燈結彩,搭台造棚,連續7天唱戲不斷。初六和初八兩天是城隍出巡日。初六的出巡路途很近,出罷即歸,是為初八正式出巡和鬼會所做的預演。初八是正日子,全部節目都要上街。

    舉辦城隍廟會,有一個被稱為“接駕會”的組織管理機構,成員由民間自發推舉的社會知名人士組成,職責包括城隍出巡、鬼會的一切事務,如“座會”、“行會”、商貿會務活動以及製定出巡路線、節目次序、經費籌措、上傳下達等一切有關會務的工作。除此還有茶棚、設擺、護棚及保安等會協助承辦。

    茶棚,多由市麵上商業行會出資承辦。設擺,是所有廟會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一般情況是臨時搭一大棚,但要求牢固且能擋風遮雨,地麵用方磚墁地。接駕會的組織人員要向市內大戶人家借來硬木家具、古董、字畫等稀有珍品,陳列在棚內,晝夜守護,供遊人觀賞。大棚周圍還擺滿火會和水局的消防設備,以防不測。負責保安工作的叫“皂班燈棚”,由衙署捕快組成,在廟會期間負責廟會的保安工作,是廟會不可缺少的駐會機構。

    行會包括娛神花會、城隍出巡和鬼會。農曆四月初八是城隍廟會的高潮,也是行會的日子。屆時,要有包括門幡、中幡、跨鼓、秧歌、重閣、杠箱、高蹺等幾十道表演以及意善、五福、五魁等向人們宣傳孝敬父母、揚善抑惡故事等十多道表演。

    門戶、爐灶與居家保護神

    對於民間百姓而言,居家平安為第一生存要務,門戶、爐灶關係到飲食起居,因而人們創造了門神和灶神。

    門神,是具有驅邪魔、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多種功能的保護神,是民間最受歡迎的俗神之一。門神的產生與古人祭門和鬼魂崇拜的風俗有著密切關係。天津最初的門神是具有驅鬼鎮妖功能的武將門神,如秦瓊、尉遲恭、燃燈道人、趙公明等等。他們常被貼在臨街大門上,威猛雄壯,堪可鎮伏鬼魅,保佑闔家一年平安。後來人們又根據不同需要,創建了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文官門神以賜福天官居多,大都貼於院內堂屋門上,以別於臨街門上驅鬼鎮邪的武士門神,並含有迎福進財的心態。祈福門神則與多子多福、福壽延年密切相連,在祈福門神上常常添畫一些吉祥物,多用諧音,取其吉利,如爵、鹿、蝠、喜、馬、寶、瓶、鞍等,常被喻為“爵祿福喜,馬報平安”。文官門神和祈福門神常被配成對,同時貼於門上,如天官(或狀元)常和送子娘娘相配;喜神常與和合二仙相配;劉海兒常與招財童子相配等等。著名的天津楊柳青年畫的大部分題材就取材於人們對門神的崇拜。民間在春節期間至今還有張貼門神的風俗。

    灶神,是古人將崇拜之物和自然現象人格化的神靈之一。在民間,灶神又被稱為“灶君”、“灶王”、“灶王爺”、“灶君菩薩”等。作為家神,灶神的神祃兒常年被供於家中灶台上方牆壁,接受香火。人們普遍認為灶神的神職是掌管飲食,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祭灶有感謝和頌揚灶神功德的意思。民間還傳說灶神有搜集家庭隱私,然後向玉皇大帝報告的職責,說他:“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被奉舉告者,大錯要減壽300天,小錯也要損壽100天,因此人們惹不起他,又躲不起他,於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出現了祭灶的風俗。天津稱這一天為“小年兒”。這天,人們要在灶王神像前擺放許多用飴糖滾芝麻做成的糖瓜。認為用糖瓜可以粘住灶王爺的嘴,這樣,他就不能說人壞話,如果說話,也隻能是甜言蜜語。他的神像兩側還被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到了晚上,要將灶王的神祃兒取下,連同準備好的紙錢、紙金元寶等祭品燒掉。同時,還要燃放鞭炮,說是送灶王爺上天。這一切都由家中男人負責。

    民間信仰與崇拜

    天津五方雜處,民間信仰與崇拜和其他地區一樣,大都是從遠古原始信仰傳襲而來,崇拜對象漫無邊際,涉及萬事萬物,有如天地、日月、星辰等自然體,還有風、雨、雷、電、虹、雲、水、火、山、石等自然物和自然力,還有諸如麒麟、仙鶴、魚、蝙蝠、狐狸、黃鼠狼、刺蝟、蛇、老鼠等動物及石榴、葫蘆、蓮子等植物;人死後的所謂“靈”和其遺骨、遺物、遺跡的“靈”以及人們賦予很多自然物或人工物化形的“靈”或“精”、由幻象產生的多種職司各異的神靈、被認為是附在活人身上的某種“靈”(或神靈、或鬼魂、或精靈)等等都在崇拜之列;還崇拜所有人力所不及的幻想中的超自然力和被認為是不可抗拒的一種“天命”(宿命)等等,不計其數,包羅萬象,表現出天津民間信仰與崇拜的多樣性。

    天津民間信仰與崇拜的目的性極強,多隻祈求保佑現世生人,功利色彩較重。一旦遭遇到人力不可及,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時,人們便向各路神仙鬼怪等超人的魔力求救,向助己之神靈獻禮,懇請神異力量賜福消災,祛病降吉。他們相信“心誠則靈”,“有求必應”。因此,在民間信仰行為中有人神之間的“許願”、“還願”的功利交換。而對於崇拜對象也是有重點、有選擇的。如從事航海的人要供奉海神,醫生要供奉藥王,各行各業要供奉自己的祖師神、保護神;每個家族都有綿延世係的需求,因而既要供奉祖先,又要崇拜送子神;人人要吃飯,因而戶戶要敬火神、祭灶神;開發財源是維持家庭生計的必需,因而人人拜財神。以上這些顯然又都有滿足自己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功利目的。

    傳說農曆二月初一是太陽神的生日,這一天家家都要烙糖餅,並在院內設供桌祭祀太陽。供品除糖餅外,還有燜子、豆腐各一碟,兩碟中間,是一塊立放在碟子中的大白菜心,菜心上要有一張小公雞圖案的紅剪紙。屆時,人們還要燃燭焚香,跪拜謝神。親朋鄰裏之間,要互贈家中烙好的糖餅。街上也有賣這種糖餅的。還有一種是用江米做成的米糕,上麵印有雄雞圖案,稱之為“太陽糕”。

    拜月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傳說這一天是月亮神的生日,同時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曆來被人們看做是合家團圓的節日。是日,家家戶戶都要團聚慶祝,並烙月餅。月餅的圖案是用木頭模子扣出來的,多為廣寒宮殿,旁邊有桂樹和一個玉兔搗藥。月餅餡有棗泥、五仁、什錦、提漿等品種。還有的人家到點心鋪去買現成的月餅。親朋好友和鄰裏之間多以月餅互相贈送。有小孩的人家還要到街上為孩子購買一些泥製或紙製的小兔搗碓玩具,或到點心鋪買糖製的“兔搗碓”食品。街市上捏糖人的藝人還出售一種糖兔,其造型為身穿大褂,罩以坎肩,頭上有兩隻長耳朵,手持小旗,上書“青豆大會”四個小字。晚上月亮升起時,家家的庭院內都擺上香案,供上月亮神祃兒,前麵擺放月餅、鮮果、西瓜、蓮藕、毛豆角、雞冠花等,並燃燭焚香,跪拜如儀,稱之為“圓月”。整個拜月活動是由家中婦女負責完成,男子不能參與。正如俗話所說“男不圓月,女不祭灶”。此間有的人家還買些小螃蟹,蟹蓋上粘以小蠟燭,用火點燃,使其在院中四處奔爬,以此卜測家庭時運,謂之“爬月占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