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1/3)

作者:馬宇彤字數:6794更新時間:2023-10-18 14:02:05

    天津之商,不是簡單的算計,也不是單純的守攤,而是大出大進,大利大市,人恪商德,城得商機,品鑄商魂,街湧商流,反正,把個商氣醞釀得噴香撲鼻,把個商埠打造得有模有樣,不管是地道的商業街,還是正宗的大洋行,每家每戶,都從裏到外透著精明,從上到下都藏著文化。

    天津的腳步也印證了這幾個階梯:漕運而興,開埠而活,工業而厚,商聚而旺,每一處繁華都是紮實而具體的,而且由點散麵,輻射得周邊也一同熱鬧起來。

    天津之商氣,首在估衣街。

    明初設衛以來,天津一直是通衢大邑,人雜五方,素稱“畿南花月無雙地,薊北繁華第一城”。因而衣食住行,風月霓虹,無不競奢糜麗。繁中之繁在何處,清代詩人有分曉:“繁華要數估衣街。”估衣街,地處紅橋區北門東,乃昔日集中出售服裝之所,天津服裝業的啟蒙、發展與鼎盛均可在此找到答案。

    天津典籍裏有蹤可尋的老商業街,也數估衣街。《元史·海運編》裏曾提到楊村馬頭。清初《天津衛誌》中更是屢屢提到馬頭渡等地名。馬頭渡地居現在的北大關橋址。由此推斷,元明時天津衛的繁華商業街便是馬頭東街,也就是而今的侯家後中街、估衣街一線。明代天津巡撫李繼貞被天津人崇祀而建有祠堂。據民國《天津縣新誌》編撰人高淩雯考證,李繼貞祠堂即在馬頭東街。李氏祠堂是清代萬壽宮(今北馬路北門東小學),學校前門原在今估衣街上(後移至北馬路)。人證物證俱在,馬頭東街就是今天的估衣街。

    估衣街西口,立有一麵牌樓,上寫“沽上市廛”四字。沽,指天津舊有七十二沽(沽者,小水也),“沽上”一直是天津的代稱。兩百年前,清代文人李慈銘(蓴客)來津,常到估衣街遊玩,在其《越縵堂日記》中,他描寫這條街“廊舍整潔”,“幾及二裏”,繁華絕似“吳(蘇州)之閶門”。

    舊時的天津民謠唱得好聽:“估衣街,一裏長,裘皮店來綢緞莊。舊衣花上幾個子兒,皮衣隻有八塊洋。謙祥益,瑞蚨祥,都在北方響當當。喜事來買好綢緞,白事買走壽衣裳。”估衣街東起大胡同,西至北門外大街,中與影院街、通衢胡同、東坊樓胡同、金鍾橋大街、歸賈胡同、萬壽宮胡同、耳朵眼胡同、五彩號胡同等街巷相交,全長710米,寬6米。

    估衣街上商鋪林立,名號雲集,是個“高消費”的處所,曾有“估衣街裏趙洪遠,一飯尋常費萬錢”的說法。天津餐飲界赫赫有名的老“八大成”(八家字號中含“成”字的大飯莊:如“聚合成”),也大都選址估衣街歸賈胡同或侯家後。

    不過,熱鬧的推杯換盞隻是估衣街紅火的一個側影。真正美名傳世的還是它的服裝店和綢緞莊。一份1937年前的統計表明,估衣街(東到鍋店街)上開設的綢布綿紗呢絨布莊、裘皮商及服裝商店(包括內局貨木棧)就有:謙祥益、敦慶隆、元隆、瑞蚨祥鴻記、華祥、瑞蚨祥、綿章、寶豐、崇慶、萬聚恒、慶德成、益慶和、怡慶、德益棧、同豐裕、義豐厚、德益成、慶利恒、義聚恒、寶昌、西裕興、慶祥、天順成、裕興文、毓盛長、榮馨、裕盛永、慶豐、榮慶、大慶元、永康、新豐泰、瑞森祥、義信成、公益、慶盛恒、恒祥公、大豐泰、鴻生義、恒利、東泉盛、永聚成、四合元、籃生祥、德源、瑞興、同益、廣興永、華泰、聚源德、德源、益合、恒興德、寶順合、萬興厚、祥記、文興順、華盛、義興合、信達永、德茂成、毓成齋、寶元隆、順興德、益生、春泰、恒泰慶等。這些詩一般好聽的名字連綴起來,勾勒出一幅綾羅綢緞、錦衣玉食的生活場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