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3、雨果與他的《悲慘世界》

作者:鄧金林字數:1684更新時間:2019-09-21 11:43:09
說起雨果,中國的讀者都會有一種親切感,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巴黎聖母院》、《九三年》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更重要的是在1860英法聯軍侵華,火燒圓明園時,雨果給聯軍的一位軍官寫了一封信,痛斥了他們的毀滅行為,稱他們為強盜,為中國文明的被損害而痛心。他的這一行為所表現出的人道主義精神也正是貫穿於他一生的寫作的主要精神。可以說,人道主義精神正是雨果在他的所有的作品中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 雨果出生於1802年,這位似乎命中注定的文學少年,在15歲時他的詩作就贏得了學院“不朽者”們的稱讚,他的文學道路可謂是一帆風順。他的詩集《頌詩集》獲得了路易十八的青睞,而此時雨果才僅僅20歲。此後他迅速地在成功之路上走下去。1827年發表的詩劇《克倫威爾》及序言,使他一舉成為法國浪漫派的領袖;1831年出版的《巴黎聖母院》,令他登上了曆史偉人的寶座,同歌德和莫裏哀一樣不朽;他從1831年開始陸續問世的四部詩集《秋葉集》、《黃昏之歌》、《心聲集》以及《光與影》,表達了作家以及整個時代的心聲。1862年雨果出版了他最偉大的作品《悲慘世界》,它勾勒出的苦難人生,讀後令人不由潸然淚下。 《悲慘世界》是部大部頭的書,共分五部,分別叫《方汀》、《柯賽特》、《馬呂斯》、《卜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德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讓》,除第四部外都是以該部的主人公名字來命名,整部《悲慘世界》都是圍繞他們來展開的。冉?阿讓是《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在他的身上,雨果傾注了他的人道主義思想。《悲慘世界》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麵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小說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到了20世紀,它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同樣吸引了無數的觀眾。 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詩人舉行了國葬,他的遺體被安葬在專門安葬偉人的先賢祠。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