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三、以羊喻人(1/2)

作者:何阿珺字數:4012更新時間:2019-09-21 11:44:10

    羊有“長髯主簿”、“長髯郎”、“長髯參軍”等別名,以主簿、郎、參軍等喻羊,大概是因為山羊長著胡須,頗像一位紳士。而人們也常以羊的外形、特性以及所具有的象征意義等喻人。

    (一)羊鼻梁

    羊鼻梁是指長而中間高的鼻梁,因其形似羊鼻,故稱。據說唐太宗時的宰相魏征有一個羊鼻梁,所以,唐太宗戲稱魏征為“羊鼻公”。柳宗元《龍城錄·魏征嗜醋芹》謂:“有日退朝,太宗笑謂侍臣曰:‘此羊鼻公,不知遺何好而能動其情?’侍臣曰:‘魏征嗜醋芹。’”這位直言敢諫的帝國重臣所好的僅僅是“醋芹”而已,除醋芹外他物都不能使之動情。這可能隻是一個傳說,但從一個側麵讓我們了解了魏征高潔的人格。宋楊萬裏《讀枙貞觀政要枛》詩引用了這個典故:“酒傾一鬥鳶肩客,醋設三杯羊鼻公。”

    這個比喻常見於明清白話小說中。《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七回:“再搭上一個回回婆娘璫著個東瓜青白臉,翻撅著個赤剝紫紅唇,高著個羊鼻梁,凸著兩個狗顴骨,三聲緊,兩聲慢,數說個無了無休。”

    (二)羊性

    羊是六畜中最溫馴的一種,須得人的精心照料方能成活。且羊不太認路,特別是刮大風的時候,“羊順風而行……至舉群萬計皆亡失,牧者馳馬尋逐,有至數百裏外方得者”(《鬆漠紀聞》)。正因為如此,善於牧羊的人,常選一兩隻強壯、高大的公山羊做頭羊,“行必居前,遇水則先涉,群羊皆隨其後”(《鬆漠紀聞》)。羊的這種不認路、喜歡跟在頭羊後麵走的特性被人們用來比喻沒有自己的主見、總是跟在別人後麵跑的人,稱這樣的人為“羊性”。《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人偏是這樣羊性,你若一個說好,大家都說起好來。”而這隻“舉群聽之”的壓群羊又常被人們用來比喻一群人當中的首領、頭人,稱之為“頭羊”或“引頭羊”。

    (三)著驚羊

    羊最怕雨水,遇到下小雨即驚慌逃避。羊的居所不能過分潮濕,否則,羊會因患濕病而暈倒。所以,羊圈必須以竹木為床棚,且離地應尺餘高,供羊居住。是故,有些地方形容人膽小怕事,遇小事即焦急、手慌腳亂者為“著驚羊”。而中醫學上將症狀為口吐白沫、痙攣失神、聲如羊鳴之病稱為“羊癲瘋”、“羊暈”或“羊癇風”等。

    (四)啞羊僧

    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說羊“執之不鳴,殺之不啼,類死義者”。羊的這個特性使人們在羊身上賦予了知義的美好象征意義,朝廷官員以羔裘為朝服、以羔為贄禮也都與此有關。但佛教上卻以羊至殺不開口來形容不知悟解的人,稱這種人為“啞羊僧”。《大智度論》三日:“雲何名啞羊僧?雖不破戒,鈍根無慧,不別好醜,不知輕重,不知有罪無罪,若有僧事,二人苦諍,不能斷決,默然無言。譬若白羊,乃至人殺,不能作聲,是名啞羊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