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七節 輔佐裴度平淮西

作者:李道英字數:228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5
唐憲宗決心平定淮西藩鎮吳元濟,但三年過去了,時勝時敗,戰事進展不大,朝廷中主和派又開始活躍起來,宰相李逢吉借口朝廷資用匱乏,主張罷兵;而裴度則力主將平叛戰爭進行到底。元和十二年(817)七月下旬,憲宗命裴度以宰相兼彰義節度使、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親赴淮西督戰。裴度就奏請韓愈以右庶子兼禦史中丞,充彰義行軍司馬,隨軍前往淮西。這行軍司馬乃是節度使和節度副使之下最重要的軍事行政官員,掌管軍籍符伍、號令印信等事。韓愈在太子右庶子的位置上坐了一年多冷板凳之後,得此一職,且能親赴前線平叛,很是興奮,積極性也空前高漲。 裴度大軍出關,韓愈先赴汴州去說服韓弘積極參與平叛,韓弘自貞元十九年(799)起為宣武軍節度使,先後授檢校左右仆射、司空,憲宗時又加同平章事(宰相銜)、授司徒,是中原節度使中恩寵最隆、地位最高者。他經營宣武軍近三十年,兵精糧足。元和十年,憲宗授他淮西諸軍行營督統,率眾軍合攻淮西。但他一不願得罪其他藩鎮,二要保持自己的實力,故遲遲不見行動。裴度此次平淮西,能否讓韓弘協力而不掣肘,是戰爭勝負的一大關鍵。有鑒於此,當大軍出發之際,韓愈即自請前往汴州說服韓弘,使“弘悅用命”,表示願在裴度節製下效力。在平淮西過程中,韓弘及其兒子韓公武都領兵萬餘出戰,卓有功勳。韓愈做好了韓弘的“統戰”工作,為淮西之役的勝利立下了頭一功。 大軍開至淮西,軍務更加繁忙,而韓愈更加鎮定自若,意氣昂揚。他雖非行伍出身,但也頗通韜略,主動為裴度出謀劃策,協助裴度應付軍機大事。他曾親至郾城,“審賊勢虛實”,設計了一套出兵奇襲吳元濟的方案,並請求裴度,願親領精兵千人,去活捉吳元濟。這一作戰方案未得到裴度同意,故未能實施。但不久,李愬雪夜下蔡州,用奇兵活捉了吳元濟,奪得了淮西戰役的首功。李愬奇襲成功後,“三軍之士為先生恨”,大家都為裴度未采納韓愈的作戰方案而替韓愈遺憾。韓愈的計劃未能執行,未獲平淮首功固然不無遺憾,但他那視死如歸、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他那務實的作風和過人的軍事謀略,均為人們所稱道。 裴度大軍返回長安,韓愈也如釋重負,一路詩興大發,寫下了不少紀行詩,如其《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軍》:“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勝利後的無限喜悅溢於言表。 淮西之役結束,憲宗十分高興,遍賞功臣,韓愈亦以軍功遷任刑部侍郎(刑部副長官)。刑部侍郎雖與太子右庶子官階相同,但右庶子純屬閑官,而刑部侍郎則為實際權力機關的副長官。至此,五十歲的韓愈在經曆宦海浮沉之後,終於邁進了封建國家機構的權力中心,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高幹”,因為按唐朝的慣例:有過侍郎經曆的官員,就有資格做宰相,當然,並非每位副部級幹部都能當宰相,韓愈就沒有這個幸運。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