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五節 改革太學(1/2)

作者:李道英字數:298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8

    韓愈是中國封建時代傑出的教育家。他那“招諸生立館下而誨之”的國子先生形象,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他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諄諄教誨,他那“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對“師”的準確定義,他那以“聞道”為唯一條件的擇師標準,以及“聖人無常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師弟子關係,都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這種教育理論的創新,也大大削弱了師道尊嚴的封建性,突破了傳統教育的藩籬和壁壘。

    韓愈一生四入國子監任學官,三為博士(教授),一為祭酒(相當於校長),在當時國家的最高學府裏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才智。他奮不顧流俗,抗顏為師,作《師說》,收弟子,宣傳自己的教育理念,實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對當時太學的招生辦學、教學方法和學校風氣的革新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中唐時期,國子監日趨敗落,入學人數銳減,學生成分混亂。按規定:國子館三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太學館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四門館取一般官員子弟及庶民子弟中之才俊入學,而“工商凡冗”子弟是沒有資格進入中央學校的。但到中唐,公卿子孫恥遊太學,生源銳減,工商子弟也乘機混入。為改變這種局麵,振興太學,韓愈竭力主張擴大太學的招生範圍。在《請複國子監生徒狀》中,他不僅對“近日趨競,未複本源。至使公卿子孫,恥遊太學”的積弊深表不滿,而且提出了改革和整頓的具體意見:“今請國子館並依《六典》;其太學館量許取常參官八品已上子弟充;其四門館亦量取無資蔭(門蔭)有才業人充;如有資蔭不補學生應舉者,請禮部不在收試限;其新補人有冒蔭者,請牒送法司科罪。”即是說,太學館應讓八品以上官員子弟入學,四門館請特許長安五百裏以內“無資蔭有才業”的人入學;對有資格入學而不入學的官員子弟,則取消其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韓愈雖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等級觀念,但他敢於提出讓“無資蔭有才業”的人進入國家的四門學,降低太學學生入學的門檻,擴大生源,使更多中小地主階級的知識青年跨入太學,不能不說是他崇德重才教育思想的表現,在他認為是“有君無臣”的時代,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