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節 神交範仲淹

作者:李道英字數:2384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27
仁宗明道二年(1033)三月,章獻太後病逝,仁宗親理朝政,醞釀政治改革。四月,即將範仲淹從陳州通判召回京城,出任右司諫。司諫是諫官。在宋代,其官階不高,俸祿不厚,但“掌規諫諷喻,凡朝政闕失,大臣百官任其非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宋史·百官誌》)。即是說,諫官可以直接向皇帝建言,參與朝政。 歐陽修時年二十六歲,在洛陽任留守推官。歐陽修有改變宋王朝積貧積弱之誌,對諫官寄予厚望。故在範仲淹上任不久,即寫信給素不相識的範仲淹,在這封《上範司諫書》中,歐陽修首先表示對範仲淹的祝賀:“司諫,七品官爾,於執事得之,不為喜,而獨區區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時之公議係焉。”接著便大講諫官的重要:“若天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計,惟所見聞而不係職司者,獨宰相可行之,諫官可言之爾。故學士學古懷道者仕於時,不得為宰相,必為諫官。諫官雖卑,與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廟堂之上與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諫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諫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諫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郡縣之吏守一職者,任一職之責,宰相、諫官係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責。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受責於有司;諫官之失職也,取譏於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時;君子之譏,著之簡冊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懼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責,懼百世之譏,豈不重邪?非材且賢者不能為也。”極言諫官責任之重大。接著又講洛陽士大夫對範仲淹的讚許和期待,又以韓愈寫《爭臣論》譏諫官不諫事勸勉範仲淹。最後又提醒範仲淹:既被用為諫官,切不可說“彼非我職,不敢言”;“我位猶卑,不待言”“我有待”而不言。言下之意極為明白:朝廷從千裏之外召你回朝做諫官,就是“欲聞正議而樂讜言”,殷切期望範仲淹能有所作為,以解“洛之士大夫之惑”。 歐陽修對一位素不相識的諫官,如此直言不諱,可見他對諫官的重視和對範仲淹的期待。範仲淹當然不愧是一位直言極諫的合格諫官,他上任不過幾個月就向朝廷提出了不少建議。同年十二月,又因和宰相呂夷簡爭論廢郭皇後事憤而罷去諫官之職,不愧為“直辭正色,麵爭庭論者。”而歐陽修後來寫《與高司諫書》義憤填膺地詰責諫官高若訥,自己任右司諫之盡職盡責,都說明歐陽修也是一名真君子,好諫官。 歐陽修這封鼓勵和切責範仲淹的信,是他們最早的文字交往,但這次“神交”卻奠定了他們之間真誠不渝的友誼。歐陽修一生都十分敬佩範仲淹這位改革派的領袖人物,並成為北宋政治革新中的堅定盟友。他不但積極參與北宋的政治改革,寫《朋黨論》《論杜衍範仲淹等罷政事狀》等,極力為範仲淹等人辯誣,而且在範仲淹去世後,為其撰寫《祭資政範公文》和《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範公神道碑銘並序》,高度評價範仲淹的人品和政績,不愧為範仲淹的知音。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