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節 兩代文壇盟主(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14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9:24

    熙寧五年,歐陽修病逝。得此噩耗,蘇軾先寫《哭歐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詩次韻》:“故人以為土,衰鬢亦驚秋。猶喜孤山下,相逢說舊遊。”又寫下兩篇《祭歐陽文忠公文》。其在杭州的祭文有雲:“公之沒也,赤子無所仰蓽(bì,通”庇“,庇護),朝廷無所稽疑(請教疑難問題)。斯文化為異端,學者至於用異;君子以為無與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為得時……昔公未用也,天下以為病;而其既用也,則又以為遲;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複用;至其請老而歸也,莫不悵然失望”。著重寫歐公去世給朝廷、給社會、給文壇帶來的影響和不可估量的損失,表達了既為“天下慟”,亦以“哭吾私”的無限沉痛之情。

    元祐六年(1091),其知潁州,又有祭文雲:“軾自齠齔(tiáochèn,指童年),以學為喜。童子何知,謂公我師。晝誦其文,夜夢見之。十有五年,乃克見公。公為拊掌(fǔzhǎng,拍手),歡笑改容;此我輩人,餘子莫群。我老將休,付子斯文。再拜稽首,過矣公言。雖知其過,不敢不勉。契闊(聚散)艱難,見公汝陰(今安徽省阜陽縣)。多士方嘩(huá,喧鬧),而我獨南。公曰子來,實獲我心。我所謂文,必與道俱。見利而遷,則非我徒。”詳記自己由讀其文、慕其人到謀麵交往,並以“不辱其門”的誓言來告慰歐公,情真意切。

    歐陽修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提出了理論,組織了隊伍,並取得了重要成就;蘇軾繼承和發展了歐陽修的事業,把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也把唐宋兩代的古文運動推向了最後的勝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