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節 石窟(1/2)

作者:石建旺字數:4602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06

    說到石窟,人們就自然會想到我國有名的敦煌莫高石窟、河南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然而人們不會想到,上黨地區也有座石窟。這座石窟的來龍去脈,還得從頭說起——

    平順縣東南部,有座雄偉峻拔、懸崖絕壁的山,叫龍濾山。此山海拔一千八百米,四麵群山起伏,莽莽蒼蒼,山頭常被雲封霧鎖。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百丈懸崖的山腰間,竟有一座廟宇在山霧中若隱若現。

    那座神秘的廟宇,坐落在龍濾山海拔一千七百米處一個天然山坳內,廟頂是巨崖當空,廟下是萬丈深淵。由於地處險要,依山而成石窟,就勢而建寺院,因此就有了“上黨懸空寺”之別稱。其實,她的名字很動人,叫金燈寺石窟,也叫金燈寺。金燈寺,自古就有“中州之蓬萊,晉豫之奇觀”的美譽。

    金燈寺石窟創建於北齊,盛於明代。它鑿築在長一百二十餘米,寬三至二十米的石凹內,建築麵積約五百多平方米。石窟坐北朝南,北依陡崖,南臨深穀,由於東西長,南北窄,形成一個長方形的平麵。寺廟由東往西共分七個院落,各院均有殿堂建築自成一局,有山門、鍾鼓樓、關公殿、延壽殿等等。石窟就雕鑿於北側崖壁上,由大小十四個石窟組成,摩崖造像五百餘尊。所有石窟外簷全是仿木結構雕造,中間辟門,左右辟窗,拱門方形簷柱上橫施額枋,結構奇特精巧,簡樸粗獷中顯出一種原始的自然美。

    金燈寺石窟真正的奇觀在第五個石窟——水陸殿。“水陸殿”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水陸兩棲的殿堂,它就山雕造,進深九米多,寬十多米,“田”字形石板橋連接著窟門、左右壁及扇麵牆前後和居中的佛台。泉水從石窟西北角的石井中湧出,水量最大時可溢滿水池,但卻始終漫不出殿門。池內泉水清澈見底,石柱立於水麵,石橋浮於水麵,寶龕之形下沉,萬佛之像倒映,形成殿中有水、水中有殿之景觀,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也屬少見。殿堂中央就石山雕出厚約五十厘米的扇麵牆,前後的長方形石佛台高出水麵也在五十厘米上下。正麵佛台上依石雕出藥師佛、如來佛和阿彌陀佛。三尊佛像全是高二點八米,寬一點二米,蓮花束腰,佛體勻稱,神態慈祥。扇麵牆後麵又雕出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大殿的東西與北三麵石壁上雕滿了小佛像,下方則是形體秀美,裝飾富麗的浮雕壁畫,這些浮雕畫麵主題是詩、書、禮、儀和春秋五部經傳。講經論道、後妃宮女、有文武賢、四海龍王等近九十幅,無不刻工細膩,線條流暢,豐滿傳神,真可謂石刻藝術宮殿。

    有石碑記載,這個水陸殿是金燈寺石窟最早開鑿的一個洞窟,那麽這個石窟是誰而建,他為什麽要在這個絕霸奇險的地方開鑿石窟呢?據考證,曆史上還真有其人,他叫芊禪師,是河南省安陽曹馬村人。他創建金燈寺石窟,經曆了一個非常神奇的過程。

    傳說,芊禪師不是一個一般的和尚,他出庵化齋,常有一隻猛虎相伴。他還經常騎著猛虎雲遊四方。一天,他來到龍濾山,登高四望,隻見一道道身披林莽的山脊猶如綠色的巨龍,蜿蜒於煙波雲海之中,就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這塊風水寶地,並住了下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