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二節 長明燈(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29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18

    您聽過“不熄之火”嗎?它最早出現在各種神話故事中。據說,永不熄滅的火乃天宮之火,是普羅米修斯把它偷偷帶給了人類。於是,人們就想在所有供奉神位的寺廟中,裝上這種永不熄滅的燈,也就是傳說中的“長明燈”。

    說起長明燈,就不得不提起位於長子縣法興寺內的燃燈塔。那可不是座普通的長明燈台,它安放在寺外,而且還四麵有口,可放進燃燈塔裏的燈,任你“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而同樣的燈放在塔外,可就成了“弱不禁風,一吹就滅”,那麽,這裏麵有什麽奧秘呢?

    有廟就有燈。燈,作為佛教的六大供具之一,不論步入哪座寺廟,都會有盞燈燃於佛像前,晝夜不熄作為供佛之用。在大殿之內的長明燈不滅還能理解,可這置身室外,又四麵開口的塔內的長明燈,怎麽就能不滅呢?

    要知原委,還是從頭說起吧。法興寺原來在長子縣的慈林山上。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所處位置正是慈林山煤礦的主要采掘區,麵臨坍塌危險,嚴重危及到寺內文物的安全。上世紀80年代,為了搶救這一珍貴文物,長子縣文物局與有關部門反複勘察研究,於1984年動工,將法興寺搬遷到距慈林山兩公裏處的翠雲山上。

    它之所以名揚全國,是因為寺內有“三絕”。哪“三絕”呢?便是寺內唐代所建的石舍利塔、燃燈塔和宋代彩塑十二圓覺像,這些都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稀世珍品。

    一座普通的燃燈塔被稱為稀世藝術珍品,這可了不得。當地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大約1936年到1937年冬,有一個日本戰地記者,來到作為戰略要地的慈林山搜羅地形圖,無意見到這座燃燈石塔,覺得樣子怪異,便拍下照片回國拿給日本的古塔專家看。誰知被告之為稀物,說當時隻在黑龍江寧安縣的隆興寺發現過一個,還不如眼前的這個精巧。後來,日本鬼子土肥原賢二到山西時,便與閻錫山說,要以此塔換得同蒲鐵路由窄軌變為寬軌所承擔的費用。想想看,同蒲鐵路窄軌變寬軌,那是什麽概念,居然用一破石塔來換取,價值可見一斑。好在當時閻錫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說啥也不換。要不然,這一稀世國寶又要流落異鄉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