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節 鐵商(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77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26

    據1995年出版的《長治市誌》記載,長治市圖書館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民國18年。長治縣經坊村有一個叫陳慎德的人,出資一萬銀元,在蓮花池修建一座藏書樓,並請早年一同在日本留學後任山西省大都督的閻錫山題寫“琅環福地”的匾額。“琅環福地”即成為長治市第一座圖書館。那麽,陳慎德究竟是何許人呢?

    說起陳慎德,不得不提起長治縣經坊村。那個叫“陳家圪廊”的地方,是一片緊緊相連、規模龐大的古建大宅院,幾乎占據了村東的整片土地。如今,雖然不少房屋已經坍塌,但是院落裏的各種石雕、木雕和磚雕圖案依舊栩栩如生。其別致的造型、典雅的風格,足以展示出整個大宅院曾經的輝煌和絢麗。而這座大宅院,就是清朝年間的潞商大賈、京城鐵業的龍頭老大陳慎德的祖輩和他本人曾經居住的地方。

    明清以後,蔭城鐵貨久負盛名。作為當時的一項優勢產業,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一批富商大賈,陳家祖上正是這批富商的典型代表。到了陳慎德這一代,陳家的鐵貨生意如日中天,東北、河北、潞安府都有他們家族的鐵貨鋪,僅在京城就有四處鐵貨門麵。

    據說,那個時候陳家有房產1500餘間,土地300多畝,大小店鋪100多處,雇用的店員、夥計近千人。據相關資料記載,陳慎德從小聰敏好學,他父親為了讓陳慎德受到良好的教育,更好地繼承陳家祖業,設私塾、建書房、聘請教師,後又送他去日本留學,可謂用心良苦。陳慎德受家庭環境的熏陶,又經飽學之士的教誨,加上本人勤奮好學,成為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作為陳家新一代掌門人,留洋回國的陳慎德,又會用怎樣的理念經營如此龐大的家業呢?

    陳慎德從日本留學回來以後,大約是在民國8年、9年時期,開始經營他家的商鋪,由於在國外接受了實業興國的思想,他試探著在這方麵有些作為。

    民國12年,陳慎德從日本購進了發電機等設備,與同鄉好友在當地合夥開辦了上黨第一座機器煤礦——峙峪機器煤礦。別人的煤礦一天采煤二三噸,而且靠的主要是人背和牲畜馱,而陳家開的峙峪機器煤礦,主要是機器往上運輸,生產力大大提高。源源不斷的煤炭產出後,除了直接供應給當地數百家冶鐵煉爐廠,還大量銷往山東、陝西等外省市。據相關資料記載,陳家的煤礦當時日產煤炭數十噸,年利潤近千萬元。同時,陳慎德在經坊村還建了一個幾十畝大的桑園,計劃養蠶,做絲綢生意。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實業的發展並不盡如人意。到後來,他仍然以鐵貨為主,在北京、天津大量銷售長治地區的鐵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