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七節 八義鎮(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76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34

    在長治縣的南部,有一個鎮叫八義鎮,因戰國時期長平之戰的將帥趙括盲目進兵,在此遇八位義士的阻諫而得名。八義的來曆非常悲壯,那麽,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趙長平大戰之前,秦國使用反間計換掉了趙國名將廉頗,由趙括擔任主帥。趙括雖然熟讀兵法,但不曉得活學活用,隻懂得紙上談兵,沒有多少實戰經驗,輕率的趙括率40萬大軍盲目出擊。

    當時,有個神通謀略、文武全才的老人叫史正,他看出趙括輕舉妄動,搞軍事冒險,心裏非常著急,便把自己的意見寫在簡冊上,帶著七個徒弟去向趙括進諫。

    趙括看完簡冊,自恃才高,不屑一顧,心想,我堂堂一個精通兵法的大將軍,還需要你這個無名之徒來指點嗎?於是就把簡冊扔在地上,讓手下把史正一群人轟了出去。一意孤行的趙括率部隊出發,準備與秦軍決戰。隊伍行至一個村莊時,忽然被一群百姓攔住了去路。趙括一看,又是史正和他的七個徒弟。趙括問,你是來餞行的嗎?史正大聲說,不是餞行,而是送葬。趙括聽了這話,勃然大怒,二話不說拔出寶劍,揮劍就把史正和他的七個徒弟殺死了。由於趙括魯莽輕敵,錯誤指揮,秦國將領白起設伏兵包圍趙括軍隊,並截斷趙軍糧道。趙軍被圍困46天,拚死突圍,但仍然無法挽回敗局,趙括被射死,趙軍40多萬人,全部被活埋。

    長平之戰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戰爭,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後,當地百姓將史正師徒合葬,立了一個石碑,碑上刻了“八義士諫趙處”,並將村子改為“八義”,一直沿用至今。後人為紀念這八個義士,曾在長治縣城西南另建一個門,取名八義門。通往高平的路,沿途以“義”字命名的村莊,除了八義村之外,還有義堂、信義、太義等,以此標明是“義士”殉難之地。

    八義是上黨人耿直而又壯烈的象征,也見證類似趙括之流的悲哀。後人憑吊八義的詩詞很多,其中一首是這樣說的:“泥鰍錯認仕鵬鯤,求將何須定將門?豎子無知焉足惜,傷心四十萬人魂。”

    八義的出名,除了八義本身的來曆外,還有一個原因。在八義村南北縱向公裏範圍內,村民的房屋下壓蓋的全是古窯遺址,除個別地方因種種原因深挖取土,暴露出燒窯遺跡外,其他地表已看不到窯址的痕跡了。八義的古窯,您可千萬不能小看。

    宋代的時候,這裏曾是全國著名的瓷窯之一,稱為八義窯,其燒製的紅綠彩瓷器,色澤鮮豔,筆意豪放,充溢著濃鬱的民間色彩。由於彩瓷燒製得精美適用、做工考究,這裏出產的瓷器不僅是廣大民間百姓日常生活的用具,也曾一度成為上貢朝廷的禦用品。特別是在上黨地區的民間,還流傳有這樣一種說法:聲名顯赫的景德鎮瓷器,就是八義瓷窯在南方安家落戶的結果。關於這種說法,由於缺乏證據,不敢妄斷。但是,在上黨民間,確有八義瓷、窯毀窯鎖門南遷的傳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