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四節 袖珍寺(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084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38

    袖珍寺,說的是壺關縣龍泉峽東南部那座奇特的廟宇——萬佛寺,它建在海拔1400米的萬佛山之巔。四周怪石林立,沒有村舍,沒有人家,顯得空曠而靜謐,所有這一切,讓萬佛寺有了一個好聽的別名——袖珍寺。

    萬佛山雖說四麵環山,但在河穀的北側卻有一片開闊地。就在這片開闊地上,一座孤峰突兀而起。孤峰高20餘米,通體碧翠,四壁如削,峰頂略平,麵積大約200平方米,袖珍寺就靜靜地矗立在這拔地通天的孤峰之巔。孤峰西側有一條陡峭而狹窄的青石台階,是進入寺院的必經之路。在這樣一個狹窄的空間裏人們很難想象,這座寺院是怎樣一種布局。如果不身臨其境放眼細看,是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出個長短來。隻有親自看後,才會為當初建築者的巧妙構思而叫絕。寺院裏每寸地方,都因地借勢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但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而且合乎規製,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處。玲瓏的小寺,竟宛若一個放大的盆景,清秀古雅。

    別看這寺院雖小,那也是“五髒俱全”,該有的它一個都不少。寺院坐北朝南,進入山門,便是正殿,正殿為磚木結構建築,建在兩層石台上。殿內中間供奉著一米多高的釋迦牟尼石雕像,周圍牆壁上鑿有浮雕石像,多達萬餘尊,大佛浮雕半尺高,小佛幾寸長,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萬佛寺正是由此而得名。正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個配殿,殿內分別供奉著觀音菩薩和文殊菩薩,寺院南麵懸崖上還建有碑廊。

    真可謂“廟小神靈大”。就在這小小的區間內,它所承載的文化底蘊說出來足以讓人大吃一驚。這裏現存有北魏和唐、宋時期的石窟、佛像多處,光是寺院正殿的浮雕石像,就像一座小小的文物寶庫。萬佛寺北麵懸崖上鑿有藥王洞,西北懸崖是兩個巨大的佛像石窟,石窟距山底高3米,每窟內都有如來佛像,如來兩側各有一個金剛侍立。更令人稱奇的是萬佛山上,到處鑿有小佛像雕塑,有人好奇地數了數,竟超過一萬多個,看來叫“萬佛山”也不是徒有虛名。不僅如此,山上裸露出來的大小岩石,看上去也酷似佛的形象,可謂一佛一石,一佛一態,遍布滿山。在這裏,舉手投足間,說不定就會碰到一顆佛頭,或觸到一隻佛手。而所有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