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九節 鳳凰村

作者:石建旺字數:2822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41
長子縣有個村叫張店,位於縣城南15公裏。這個村布局奇異,酷似一隻鳳凰。在村北有一供奉著神農、伏羲、女媧的三皇閣,似鳥頭;村南有一供奉觀世音菩薩的奶奶廟,似鳥尾;南北大街銜接官道,似鳥身;大街東西是呈三角形的民宅,似鳥翼。所以,這裏又被人稱為“鳳凰村”。 鳳凰村名不虛傳的原因之一是有九連環大院。這種形製的農村院落在上黨地區十分少見,故又成為當地的一道靚麗風景。慕名而至的人都要去看一看,長長見識。據說,當年這裏本無村,也無人煙。到了明末,有一張姓夫婦路過,見當地倚山靠路,來往行人多,就在路邊開了一座小店,才漸漸有了生機,又有人幹脆在小店邊建房,安居下來。到清末民初時,已陸續遷來百餘戶人家,成了一個像樣的村落。村民們大都半農半商、耕讀傳家。其中,李家是該村的第一名門望族,九連環大院就是李姓建起來的。 這個大院坐落在村南北大街東側的中央地帶,坐東向西。大門外豎有兩個石墩鬥杆,門額為“大夫第”,標誌著該家曾經出過舉人。進入大門約30米,有一儀門,門額為“恪盡厥職”。“九”在八卦裏是最高位,在古代又代表多數。以“九”命名,表示多且美之意,並非確數。實際上,該院共有大大小小十幾個院落,並且院院有門相通。各門打開,為一個整體;各門關閉,又獨成單元。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整中有零、聚零為整,各有特色。 先來說說石頭院,它的特色是石頭鋪路。從大門往裏走,經過儀門,東至當中院,南至南大院,西至新房院,北至北大院,所到之處腳下全是石頭。 北大院、庭房院、當中院的特點是建築皆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 暖地院則另有特色,位於北大院與牛屋院之間。東屋為北大院西屋,西屋為牛屋院東屋。院內實際無房,因此院子裏生有地下火爐通往牛屋院東屋,也就有了這個稱謂。 牛屋院,位於大院的西北角。院北有一排8間敞棚,從東至西分別為牛圈、馬廄、磨坊、碾坊等。 此外,還有新房院、南院裏院、南院外院、當鋪北院、北後小院、當鋪南院、積台院,院院相通,形成了富有特點的九連環大院。整個院落東西長約70米,南北長約90米,占地6000餘平方米。共有14個院落,磚木結構二層樓房108間,土木結構二層樓房15間,一層門樓19間,一層庭房7間,一層敞棚8間,共計房屋157間,建築麵積8000餘平方米。整個院落布局合理,錯落有致,渾然一體。所有房間,皆用上等磚石木頭建造,用料考究,做工細膩,雕梁畫棟,頗有氣勢,實為清末民初時期代表性的民居。 九連環大院李家有多人經商,傑出者有四人:一是李樹忠,曾開過當鋪,還在縣境內包過廟會的稅。二是李討狗,他從長子到河南洛陽,開有18座當鋪以及無數商店、旅店,來往晉、豫兩地,他從不住別人客棧,因為沿途都有自個的商號。他賺有多少錢財,無法統計,但一生娶有7個老婆確是事實,足以說明他的富有。三是李金水,他在張店村開有東酒坊,賺錢後轉讓他人,舉家到西安做鐵貨生意,十分興隆。四是李宜祿,他在張店村開有北酒坊,每天做20石糧食的白酒,銷往各地。他開的“箴恒集”商號,經營京貨、雜貨和藥材,雇傭長工多達十幾人。他開的鬥鋪,每逢單日集市,每天能買賣糧食20餘石。 九連環大院李家,既有做官的,也有教書的,更有經商的,稱其為“儒商”,倒也恰如其分。由於該家族成員在土改時期大都成分偏高,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大都受到衝擊,所以其家譜、其匾額、其照片、其實物等,均已毀於一旦,實乃憾事。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