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三節 南呈地道(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184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50

    你如果看過電影《地道戰》,一定對其中構造複雜巧妙的地道而記憶深刻。它是以河北冉莊地道為原型而拍攝的,那地道才叫個絕,戶戶相連,村村相通,上下響應,能進能退,難怪人們叫它“地下長城”,當年小日本鬼子對之也望而生畏。

    可是,您知道嗎?長治也有這麽一處鄉村地道,它的複雜程度與河北冉莊的地道,那可也是有得一拚,足以稱得上是上黨一絕了。

    這個規模龐大的地下暗道,位於長治縣北呈鄉南呈村。說起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相傳南呈村有一個大家族姓郭,曾出過一位禦前大將軍。他在外領兵打仗,為了方便,從家鄉到京城一路都設有自己的驛站。不僅如此,在老家村南還建有遛馬道,村西有飲馬池。為了安全起見,他還在村東北挖了一處藏兵洞,也就是現在地道的前身,當時的地道也就千米左右。別看這千米的地道,在抗戰時期,那可是南呈村民打擊日寇、保存自己的堅不可摧的地下堡壘。

    說起在地道裏打鬼子,至今這裏的人們還會告訴您這麽一個故事。說當年小鬼子路過南呈村,一進村就抓了個小孩兒,嘰裏呱啦地說了一通,好像是要小孩兒為他們牽牲口什麽的。無奈,這孩子隻能跟著他們往村外走。剛一出村口,他便說自己要解手。小鬼子沒有多想,放他去了。誰知這孩子趁小鬼子不注意,撒腿就往村裏的地道跑。小鬼子急忙追去,卻不見小孩的影子,隻有一個地道的入口,可誰也不敢貿然進去,隻好作罷。就這樣,那個孩子便因為這地道而死裏逃生。南呈村像這樣利用地道避難的村民是數不勝數。

    全國解放後,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南呈村村民積極響應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全村總動員,全民齊上陣,連續奮戰29個晝夜,在原有地道的基礎上,修挖了全長4800米,能攻、能防、能打、能守的多功能戰備地道。這其實也就是一種在地下挖通的隧道式防空洞,離地麵深達4到5米或8到10米,暗藏在農戶家中的進出通道足有400多個。地道總體分為五大區域:村西北麵對長晉公路為“殲敵防守區”;村北高地為“殲敵戰鬥區”;村中為“生活服務區”;地下學校為“文化教育區”;村東南通往祭子嶺高地的為“戰時撤離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