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節 百年教堂(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014更新時間:2019-09-21 21:33:51

    潞城市的翟店鎮,有一座曆史悠久的百年教堂,叫南天貢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是王村、南垂、羌城、西天貢、郭村等村天主教會活動的中心場所。那麽,這個南天貢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教堂,它又有哪些曆史淵源呢?

    南天貢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位於潞城翟店鎮的南天貢村。青磚灰瓦結構的大教堂呈哥特式建築風格,鍾樓高35米多。正麵的拱形門旁,有兩根大圓柱從地麵直通教堂頂端,其頂部豎有10米高的鐵十字架,多處呈尖錐型,給人以舉心向上之感。教堂正門兩旁鐫刻的是康熙皇帝手書的對聯。這座鶴立雞群的建築物在周圍所有建築物中十分醒目。

    據《潞城市誌》記載,元代時,天主教傳入中國,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荷蘭神甫翟守仁在潞城等地進行傳教,天主教首次傳入潞城境內。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在南天貢村建起了潞城最大的教堂——麵積達49393平方米的南天貢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

    由於信教徒最初是由外籍教士傳道的,村民也都是由外地信教徒遷入。在清朝乾隆年間,壺關大井一個姓李的天主教徒來此定居。受他的影響,後來散居別處的12戶教徒陸續遷來。南天貢村最初設立時稱新莊,因新莊地處東、西天貢的南邊,因此新莊定名南天貢。南天貢村因信仰而建,也因信仰而發展,他們合法的宗教活動得到了政府的保護。

    在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內部,曾經有兩塊石碑,刻記著與教堂有關的文字,可惜“文革”期間被損壞了。除此之外,大堂也遭到破壞,鍾樓部分被拆毀,神職人員也被管製,宗教生活停止。直到1986年,南天貢天主教會迎來了一個祥和的春天,關閉停用40年之久的聖母無染原罪大教堂重新開始使用。

    隨後的幾年間,教友們修複了大堂鍾樓,規劃改造了堂內設施及配套用房,對教堂內外進行了彩畫、噴繪粉刷,對堂院進行了美化、硬化、亮化、綠化,使整個堂區環境宜人。趕上教堂舉行大瞻禮活動時,教堂裏便會擠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教徒。他們手捧經書,誦讀經文,詠唱聖歌。一年一度的耶穌複活節、聖神降臨節、聖母升天節、耶穌聖誕節四大瞻禮都要在這裏隆重舉行。主持南天貢教堂日常事務的神父是靳道遠,聖名安德勒,目前是省政協常委、長治市政協副主席。靳道遠生於1929年6月,1942年入潞安教區小修院,1950年入北京神哲學院,1998年被選為長治教區主教,2000年在北京南堂領授牧職。這些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教會事業上。靳主教不僅傳教,而且還教教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用自己的雙手解決教會的自養。這種開展自養事業的做法與經驗,曾在全省、全國得到推廣。本著服務教友、服務教會、服務社會的原則,近年來,教會已先後辦起便民商店、裁縫店、製蠟組、繡花組、針織組、聖醋廠等第三產業,服務民眾。村委會也劃出田地讓教徒栽桑養蠶,發展葡萄園,市科協為教徒提供技術,幫助他們進行食用菌栽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