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節 古寨村

作者:石建旺字數:2046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03
在山西省公布的第三批曆史文化名鎮名村中,有沁源縣古寨村的名字。2011年,根據古村落評選的標準,古寨村再次被列入“中國景觀村落”考察對象之一。經過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及中國景觀村落考察組專家們多次實地考察,古寨村正式被評為“中國景觀村落”。 曆史文化名村是一定曆史時期各種文化的載體,那麽,古寨村承載著一種怎樣的地域文化呢? 我們先來看看古寨村的概況,它位於沁源縣最北端的王和鎮,是古時沁源通往平遙、太原的必經之道,其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建築。因此,古建築文化更顯得突出。 古寨村有個特點,就是村有四道門。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會中對於建門有嚴格規定的,也就是說除了縣級以上的城可建四道門,寨一類的村隻能建兩道門。古寨隻是一個村,卻建有四道門,這裏麵可大有說處。這四道門始建於康熙年代,乾隆年間初才全部建起。古寨之所以建起和縣城一個等級的門,源於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寨村三四十裏範圍內的村莊,都分布在大山裏,距周邊各個縣城比較偏遠,為了加強管理,清代極盛時期曾有在古寨村建縣城的想法。因此,此後古寨的建築布局都套用縣城的形式和規模,後因曆史上的諸多原因,建縣城一事終成雲煙。 由古城門、古街和古廣場經緯交織的古寨村,在明代以前就曾經建有許多建築,如氣勢恢宏的古廟、古壇、古堂,龍天廟、真武廟、天壇、地壇,觀音堂等。明清後不斷修繕,規模更大。因此,古建築中,除了古廟、古壇、古堂之外,它的民居古建築也堪稱“沁源嶺北文化”之代表。這些民居大多依山而建,在形態和風格上廣泛吸納了中國北方民居之美,並在一些近代的建築中借鑒了西方的建築風格。晉商建築群、仿晉中晉商建築群、中西結合的建築群等,形態各異、風格不同,豐富多彩。時至今日,村落雖曆經了300年的風雨洗禮,但保存依然相對完好。青石鋪就的古街區、古代民居建築、大量的磚木雕刻,體現了先人在村鎮選址、街區規劃、院落布局、建築構造、裝飾技巧等方麵高超的水平。 古寨頗富傳奇色彩的四道門,如今雖然隻有西、北兩道門矗立於村中,但從遠處的曆史中走來的古寨現在仍然完好的保留下了古代的四條街和六個廣場。 今天的古寨,那些有著種種絕妙工藝的亭台樓閣、惟妙惟肖的塑像都變得遙遠了。但那些古建築痕跡猶存的遺址,憑借著尚存的舊建築,古寨村當時的盛況仍然讓人回味無窮。 走過今日的古寨街道,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築、古色古香的宅院、門庭、無不處處流淌著古寨人曾經繁盛、文明的氣息。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