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節 綿羊姑娘(1/2)

作者:石建旺字數:3730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12

    對這個精神頭十足的老太太,但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大都認得出,她就是上世紀50年代風靡全國的“綿羊姑娘”楊小鳳。她上過《人民畫報》封麵,在當時可是名揚全國呀。這個在長治縣土生土長的農家小姑娘,是如何走上《人民畫報》的封麵,走進全國百姓的視線呢?而今5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綿羊姑娘”又在做些什麽呢?下麵就給大家講講。

    楊小鳳家住長治縣蔭城鎮琚寨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家女。從登上封麵的那一刻起,便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她,人們都管她叫“綿羊姑娘”,而且這個名字伴隨她幾十年的風雨人生。盡管如今已是年過70了,可見著她的人們還是親切地稱呼她“綿羊姑娘”。

    這天專訪楊小鳳,一見麵她就說開了。她說自己從小就個性強,當別人家的閨女開始學做家務的時候,她偏偏爭著要上學識字,那會她娘說一個閨女家上什麽學,好好在家待著就行了。

    雖然沒有走進學堂,卻阻止不了楊小鳳對知識的渴望。她每天都纏著哥哥認字、數數。稍大些,在村裏當時的女孩子中,她已算得上是個文化人了。1957年,16歲的楊小鳳因為有些文化,被公社派去農校學習綿羊配種技術。等她到了農校,第一次去上課,一進教室就傻了眼,班裏40多個同學竟然隻有她一個女的。

    一個大閨女去幹配種的活是有些難以啟齒,而且班上也隻有她一個女的,是去是留?那時還真猶豫了,不過生性要強不願服輸的她,最終還是選擇留下來,而且她下決心還要做出個樣來,決不能讓男同誌們看扁了自己。

    學成回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是啊!技術是學到了,可當時人們對綿羊配種認識不夠,根本就沒有人來找她給綿羊配種,這下可急壞了滿腔熱忱的楊小鳳。

    她挨家挨戶給養羊戶做工作,講配種羊一季就可以產三斤毛,一斤能賣三塊錢,而養土羊一年產兩季毛,一季也就產一斤上下,賣五毛多錢的好處。真是磨破了嘴,跑斷了腿。在她的宣傳下,村裏有個叫馮六堂的養羊戶首先趕著羊來找楊小鳳配種,配種後的羊確實產毛多,而且質量好,價格高。在事實麵前,村裏的人紛紛來找楊小鳳給自家綿羊配種。時間不長,“琚寨出了個楊小鳳,綿陽配種本領高”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四鄰八鄉,越來越多的養羊戶找上門要楊小鳳為自家綿羊配種。對於找上門的鄉親,楊小鳳不僅熱心地幫他們的綿羊配種,並且還向他們講解養羊的技術。就這樣,她憑著一股倔勁兒,在細毛羊品種改良和人工授精方麵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頭一年經她配種的800多隻細毛羊,受胎率就高達80%以上。1958年,積極上進的楊小鳳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選為全國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大會代表到北京參加會議,令她激動的是居然和全國勞模申紀蘭同住一個房間。她看著整潔的床鋪不舍得躺上去,趴在茶幾上就睡著了。申紀蘭回來看見了哭笑不得,說你怎麽睡這兒了,快去床上睡。她說這床我能躺嗎?躺壞了咋辦呀?這床這麽幹淨。申紀蘭告訴她,你是代表,這就是專門讓你睡的,她這敢上床去睡。也就是在那一年,一名北京的攝影記者拍攝了楊小鳳懷抱綿羊的照片,刊登在了第十二期《人民畫報》的封麵,照片的名字就是“綿羊姑娘”。從那之後,“綿羊姑娘”就成了楊小鳳的又一個名字。“綿羊姑娘”的稱號傳遍了大江南北後,來自祖國各地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到琚寨村,學習“綿羊姑娘”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1959年,楊小鳳光榮地出席了山西省勞模大會,1960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1964年,當選為山西省人大代表……麵對榮譽,楊小鳳淳樸依舊,堅持在農村工作,堅守著自己的工作崗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