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三節 象棋源地

作者:石建旺字數:2262更新時間:2019-09-21 21:34:19
中國象棋那是曆史悠久了。可大夥知道不?中國象棋的發源地就在咱沁縣啊。 沁縣,原來叫沁州。沁州有一座山叫棋盤山,位於郭村鎮丁家山村西,距城35公裏。從棋盤山俯瞰四周,重巒疊嶂,山連著山,嶺挨著嶺。頂峰是伏牛山的主峰,也是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745米,峰頂約30米見方的平台上,有一塊兩平方米大的黃沙石,石上刻著象棋格子,兩邊還有似人坐過的屁股印。傳說,曾有兩位神仙,經常在此下棋,棋盤山由此而得名。 相傳,這裏曾是炎帝神農氏象天設五行、演八卦之所。約4400年前炎帝部落,來到太嶽山土厚水沛的伏牛山一帶。當時,山下水潰無法種植,人們選擇了海拔1200米到1400米的山地定居下來,龐大的部族聚居在河流的源頭,過著半農耕半狩獵的生活。當時生產能力低下,並常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自然產生了對神靈的崇拜。炎帝選擇山頂一塊平地設置了神鬼祭壇,每到播種和收獲季節,族中男性便要拿上收獲的五穀麻、黍、稷、麥、豆上山祭祀。炎帝親自主持,在場地上按居住地劃分成幾個方塊,把各自的祭品堆放其中,根據春夏秋冬四季在方塊的四角上分別祭祀春神、夏神、秋神和冬神。祭祀場選擇了規整的方形,象征著地方。以伏牛山東西各衍出的五條支流,劃出五條線。各個聚居點分別以金、木、水、火、土命名,場地上的穀物堆成圓形,象征天圓。在中間祭祀日神和月神。祭祀的人們分成兩隊,每隊五人,一對著火紅色的衣服,另一隊著藍黑色的衣服在方陣中舞蹈。原始象戲就產生了。經過長期的演變,象五行、祭鬼神的方式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開來。到了商周時期,祭祀活動成為奴隸主顯示王權的活動,祭祀中的供品變成牛羊和奴隸,充滿了血腥和殘暴,而炎帝時代祭鬼神活動稱為貴族們玩耍的遊戲。 周惠王十二年,晉國宮廷發生內亂,公子重耳避難赤狄,在赤狄都城閼與城中居住長達12年之久。由於長期流亡,公子重耳心情十分煩悶,跟隨他的五個賢士便想盡一切辦法調整他的心情。於是君臣六人就經常演玩兒時在宮廷中學過的象棋。為了不使重耳喪失複國誌向,磨煉他的鬥誌,狐偃、先軫等文武皆備的賢士,便在古老的象戲中加進了軍事的元素:設棋、箸、局三種器具,兩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別為:梟、盧、雉、犢、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當於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種方形的棋盤。比賽時,“投六箸、行六棋”,鬥巧鬥智,相互進攻逼迫,製對方於死地而贏。重耳君臣經常玩棋,鍛煉他們的軍事謀略和作戰技能。後來,他們便在赤狄通往晉國的要道之側的棋盤山山巔,當年炎帝創製“象戲”的地方,用巨石雕造了一副巨大的棋盤,並建了一座石亭。經曆若幹代的演變,於宋朝之後,象棋逐漸定型,成為今天三十二子的象棋。 於是,沁州棋盤山被人們稱作“中國象棋的發源地”。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