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一節 最差景點(1/2)

作者:王曉玉字數:5602更新時間:2019-09-21 22:33:31

    北戴河的潔淨美麗,給我留下了極佳的印象。麵東兀立於一片汪洋之中的“鴿子窩”,更是因了那一派天造地設的清朗宏闊之氣,成為凝聚了北戴河海魂山神的精華之處。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沒個去了北戴而不登那座群鴿棲息的臨海山岩的。

    有意思的是,在我看來可屬最差景點的,竟也在那裏。

    我是早早地趕了去看日出的。運氣不好,一片蒼穹中,那金盆托出之處恰恰聚了大塊的烏雲。我與百把個誠心朝拜的中外遊人們麵東端坐於那鴿子窩頂足有兩個來小時,而一睹阿波羅風采的希望,卻隨著天色的漸次明亮而一點一點地消失。好在這一方岩壁本就占盡了渤海灣的最佳山色水景,我放眼遠眺那灰蒙蒙的渺渺的天、灰蒙蒙的茫茫的海,那幾葉不知是在天還是在地的點點漁舟,那極目之處的似有似無的地平線,倒也覺著了一種毫無裝點修飾的天地本色,心內的塵世濁汙被蕩滌一空,融融然地好似自身也化入了那一片灰色之中。盡情享受著這無有日出之輝煌卻有白雲汪洋之寧靜的美景,我甚至都慶幸自己沒遇上一個萬裏無雲的豔陽天了。

    從鴿子窩的崖頂拾級而下時,我想,怪不得哩,就這麽座臨海小山,山門口的票卻要賣到七元錢一張,如此美景,值!

    正這麽想著,卻在不經意中發現了一塊赫然立於山腳的木牌,上書兩個大字:

    “龍官”。

    好個勾人心魄的字眼兒!我身不由己地走近了去,於是便見到了指路的箭頭,還有兩行說明的文字:一是說憑入園的票根進此,二是標明此處景點係北京某家專事園林建築教學的學校設計建造,很有點兒立此存照以作炫耀的意味。既不用雁過拔毛似地另外花錢(當然我後來便明白,其實那入“官”的費用是已經納入在門口的入“園”票內的了),又有如此神秘兮兮的名目和來路清楚的品牌介紹,我何不樂而遊之?

    隻是一近“宮”門,就明白“龍宮”其實是個人造的山洞:偌大一個不規則的窟窿,烏沉沉地凹進在本來是鬱鬱蔥蔥的山坡底部。洞口抹著淋漓的水泥,好似一個沒盛好粥湯的破碗。同樣是以本色的水泥澆鑄出來的兩個“龍宮”大字,暗淡地橫於洞口上方,隻需一望,便足以抵消掉一大半原本想象中的關於龍宮的金碧輝煌了。

    洞不大,略低頭便可進入,但沒走幾步,一腳就踩人了一個水坑。當然瓵,既然是龍王爺待的地方,有點水是正常的,我想。這麽想著的時候,“咚”的一下,腦袋撞到了一塊硬物上。舉頭瞻仰,方知是一長條不知是人為的水泥板呢還是天然的花崗岩,橫亙於離地一米餘的前方。我不過是個中等個子,也已在上額撞得了一個大包,若是位高點兒的男士,龍王爺這個下馬威可是要讓他出點兒眼淚鼻涕的了。不過說句公道話,我在眼前金花散去後,定眼細瞅,倒是發現那塊大概是表示龍宮門楣的橫石上麵,是寫了一行模模糊糊的字兒的:“當心碰頭!”怪隻能怪我自己入宮心急,瞳孔又不如貓兒擴張得快!

    一路注意著,那雞腸子似的陰暗通道有好幾處橫著這樣的警告,可見如我般飽有收獲的先生女士是大有人在的。腳下的水坑倒是可以避開的,因為愈往裏走,那存積的水愈多,有幾段路已幾近小河,於是便有人在路上架起了長長的窄窄的木板,一條接一條,如同舊社會老碼頭上勞苦大眾背負三座大山時走著的“過山跳”一樣,顫顫地載著新時代彎腰曲背地“當心碰頭”的我等遊人,以免其跋涉之苦。真得謝謝那架路搭橋的“龍宮”管理人!隻是摩登的皮鞋雖可保住,透著氣的鼻孔卻無法關閉地吐納著那積水的一股股腐臭之味——我不知道龍王爺是用肺還是用腮呼吸的,那正宗的龍宮裏有沒有空氣淨化器,否則真要生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