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節 美麗的藍山

作者:王曉玉字數:2654更新時間:2019-09-21 22:33:33
我手中有一枚很有意思的澳大利亞紀念郵票,是1963年發行的,上麵畫著一片連綿的山巒,並附著一行文字說明: “紀念1813年越過藍山150周年。” 未曾去過澳洲或者不了解澳大利亞曆史的人,恐怕很難體會到何以澳洲人要為自己逾越一片山嶺發行紀念郵票。因為從地圖上來看,藍山不過海拔1000公尺,而且距當年第一批英國移民登陸的悉尼海岸僅一百多公裏之遙! 據地質學家說,藍山屬斷層山結構,是幾萬年前從海底升遷上來的。那層層堆疊著的山石,那陡峭如壁的峰巒,那連綿數十裏頂天拔地的氣勢,無不帶著斷層山脈的特點。藍山地區因此而常常發現海洋古生物的化石。地處藍山餘脈區的利斯戈(Lithgow),蘊藏著豐富的煤礦,有的還是地麵礦,幾鎬下地就可以見到烏油油的黑金。 藍山非但山勢險峻,而且林海深邃。那連綿不斷的原始叢林不但厚厚地包裹住了整片藍山,而且在外圍形成了阻隔人們進入藍山地區的“護城林”,把藍山嚴嚴密密地圈了起來。我們曾坐著吊籠一般的纜車從那條寬達幾千公尺的林帶上空緩緩而過。從上往下俯瞰,隻見那由桉樹組成的叢林鬱鬱蔥蔥,濃濃密密,一層淡淡的霧氣輕輕地籠罩在上部,如海如雲,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神秘感。要知道,我們如今是坐在高達數百公尺之上的空中遊覽車上,在欣賞和觀察!若是倒退二百年,手中拿著最簡單的開拓工具,身上背著最起碼的生活用品,胸中卻懷著要穿過林海、翻越藍山的宏圖大誌,那處境,那心情,恐怕就不是這般悠哉遊哉了! 這就難怪當年的歐洲登陸者何以在半個世紀後方才勝利地跨過藍山,把他們的探索往西部大陸繼續推進。這就難怪在澳大利亞的發展史上,逾越藍山要被鄭重其事地載入史冊! 藍山如今已被開辟成旅遊勝地。許多人說,到澳洲而不去藍山一遊,不算到過澳洲。不說別的,那藍山的名字就很值得在欣賞山景時細細品味一番的。由於遍布藍山的叢林裏長的基本上都是桉樹,而桉樹所含的桉油在陽光直射下是會蒸發的,因此藍山地區空氣中含有極豐富的油脂成分,經過陽光的折射,會閃現出一種奇異的藍色來。你如果站到藍山對麵的一座小山巔上眺望藍山,便可見它在燦爛陽光的照耀下,通體發出耀眼的藍光,那淡淡的、美麗而典雅的藍色,幾乎要使它與作為背景的藍天融為一體,而且似乎馬上就要幻化成藍天升騰而去!這時候你可以按下相機的快門,把這組美妙的藍色鏡頭拍攝下來。世上是很少有如此色澤的山景的! 藍山風景區還有一處值得一訪,那就是著名的“三姐妹峰”。三塊並排而立的巨石,形成了遊客們爭相拍攝的奇景。若細細觀看,可看出那三塊巨石一個個都似乎有頭有眼有鼻有嘴,而且其姿態酷似女性,怪不得叫它們為“姐妹”而不稱其為“兄弟”。有關的傳說很動人。說是一個會魔法的老人帶了3個女兒來藍山隱居,為了保護她們不受山妖的侵害,每逢他外出,就用魔杖把女兒們點化成石,等他歸來時再重還其人形。不料有一次他在途中與山妖搏鬥時丟失了魔杖,女兒們從此便隻好兀立於山間永遠為石了。老人焦急萬分,化為一隻藍鳥,終日在林間飛翔徘徊,一邊淒慘地呼喚著自己的孩子們,一邊尋找著那失去了的魔杖。如果你去遊藍山,熟知這個故事的澳洲朋友就會指著山間一種鳴聲淒厲的鳥告訴你:喏,這就是那個父親,他在找尋那根魔杖呢!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