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節 美國的小費(1/2)

作者:王曉玉字數:5448更新時間:2019-09-21 22:33:34

    美國人索討小費很自然,一派理所當然、落落大方的模樣。二〇〇〇年初夏,我去中西部的大峽穀遊覽,乘坐的是從拉斯維加斯出發的大巴士。臨上車,導遊分發給每位遊客一份遊覽路線圖,最末一行字就是:如果你樂意付給我們若幹小費,我們將不勝感激。

    這隻能算是非常婉轉的:書麵形式,而且文質彬彬,主動權完全交在你手裏。有時候就不是那麽紳士化了:一次短途旅遊,那西部牛仔打扮的導遊,很有一把年紀的了。前後服務隻是兩個來鍾頭,帶著看了幾個景點,然後就站到司機座前說,各位女士先生,很高興陪了大家度過十分愉快的下午,現在我要跟大家說bye了,大家可以給我一點小費了。說完,他就從車前走到車後,滿麵燦爛的笑容,依次一個不漏地與各位女士先生們告別,右手握手,左手收錢。到他走向坐於車尾部的我時,手中的現金已是好大一把了。

    服務者向被服務者收取小費,或者換個角度而言,消費者向提供服務的人員支付例金之外的額外費用,這已經成為美國人的一種習慣,或者說,已經成了美國社會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外出泊車,會有服務生來為你停車,這時候除了泊車費之外,你還要付他至少一元錢的小費。如果坐出租車,計程表上顯示的數字之外,你同樣也還得適當地再加上一點,這絕對地不算違規,司機當然也收得心安理得。睡了一夜的旅店房間次日有人來為你打掃,你在離房前不能忘了在桌上或是枕頭上放上兩三元錢。至於進飯店,那更是要備足零票,以便在離桌前往餐桌上放下大約是用餐總數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小費(午餐少些,晚餐多些)。有時候,飯店送來的賬單上,專門列有一個名目,就是小費“tip”。你在使用信用卡支付餐費時,可以在上麵填上一個你願意付出的數目,方便之處隻是不須往桌上放現金而已。

    三年前我初次去美國時,對這種小費製度很不習慣,每每見到女兒往外掏錢,總以為她是在本老媽麵前擺闊,甩派頭。後來環顧四周,見是常規,久而久之,也就日漸麻木不仁了。真正使我領悟到美國的小費製度何以立足生根的深層原因,倒是在我第二次抵達那裏,並且是在親自經曆了一次自覺自願地支付小費之後。

    那是一次由太平洋西岸重鎮聖地亞哥某旅行社組織的跨國遊。聖地亞哥與墨西哥接壤,所以在眾多的旅遊節目中,專辟有一項去異域墨西哥的一日遊。我參加了。一日遊的內容安排得很緊湊。司機一早就開了大巴士到遊客住宿的賓館一一接人,人集齊之後,就先在聖地亞哥城內兜一圈,看一看這個曆史悠久、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然後再送大家上一條遊船,在最具聖地亞哥特色的內海灣裏轉個來回。有一點像是我們的浦江遊似的,坐在甲板上,喝點飲料,從他們引以自豪的跨海大橋下穿過去,遠眺兩岸景色,還望了望停泊著航空母艦的美國海軍基地。下船之後再上車,依然還是這輛車這個司機,把我們拉到墨西哥去。在墨西哥滯留的時間大約兩個鍾頭,其實隻不過是去一個名叫Tijalka(梯亞娃拿)的邊境城市走馬觀花一下而已。那城倒是不小,據說有三百萬人口,就人口密度而言,都超過了我們國家的許多省會了。進出墨西哥當然是要驗關的,有關手續,均由那司機辦,我們隻需出示護照便可。傍晚回聖地亞哥,再一一將遊客們送回住宿地。

    整整一天,大約有十一二個小時,所有的活動,都是由那位司機兼導遊負責安排的。他有五十來歲了,做這項工作二十多年,不說別的,看他進入墨西哥之後,一路與海關人員、馬路警察、商家老板、街頭小販點頭揮手示意,就知道他是貨真價實的資深導遊了。沿途他一手把著方向盤,一手握著話筒,不但如數家珍般向大家介紹著名勝古跡的曆史沿革,還不時插入一點笑話,始終使這二十來個人的團體保持著一種輕鬆歡快的氣氛。這老導遊責任心極強,一天之中,點人數點了一二十遍,臨到墨西哥邊境,還再三叮嚀大家不要盲目購物,一定要貨比三家,並且用自己的經驗告誡道,這裏的假貨多如牛毛,這裏的商家宰客沒商量,即使對待像他這樣的老熟人,也從不手軟!經了他的提醒,我們之中果然就沒人去買那二十元錢的羅萊克斯名表,也少有花高價去收進所謂的純銀古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