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五章 “出汗”和“吐水”——生物與出汗材料

作者:董淑亮字數:2638更新時間:2019-09-21 23:07:50
小問號 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體溫一旦不能維持恒溫(有的屬於變溫動物除外),都無法以健康狀態生存下去。如果外麵氣溫上升或因生病發燒體溫上升,生物便會自然地將體內水分散發出體外散熱,進行降體溫運動,這就是發汗作用。生物的發汗現象吸引了科學家的目光,經不懈研究發明了一種“出汗材料”。想一想,出汗材料的奧妙在哪裏? 生物散熱的方式多種多樣。在神通廣大的動物王國中,袋鼠通過舔自己的毛,讓唾液蒸發帶走熱量,大象的耳朵和長鼻增大了表麵積散熱,長頸鹿的長腿、長脖子也無意中解決了散熱問題。狗是我們最熟悉的動物之一。狗正常的體溫應該在37.8~39度,體溫到達40.65度時內髒器官開始受損,體溫到達41度以上時就屬於高度危險了。在高熱的環境或者是高濕悶熱氣候下,最快20分鍾就有可能使狗的身體係統衰竭而死亡,所以高溫是對狗健康的最大威脅。狗的汗腺全在舌頭上,如果看到狗吐出舌頭喘氣,說明它在用舌頭散熱,需要喝水降溫或靜下來停止活動。這就是狗為什麽要在夏天吐舌頭的原因。 植物也有自己的散熱方式。在夏日的早晨,我們會在許多植物的葉子上看到流出的滴滴汗珠,亮晶晶的,這是植物的發汗作用。原來,植物白天在陽光下進行光合作用,葉麵上的氣孔張開著,既要進行氣體交換,也要不斷蒸發出水分,到了晚上氣孔關閉,而根仍在吸水。這樣,植物體內的水分就會過剩,過剩的水從衰老的、失去關閉本領的氣孔冒出來,這種現象,植物學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還有一種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這裏也是排放植物體內多餘水分的渠道。植物的“汗”一般在夏天的夜晚流出,有時在空氣潮濕、沒有陽光的白天也會出汗。植物的吐水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據觀測,芋頭的一片幼葉,在適合的條件下一夜可排出150滴左右的水,一片老葉更能排出190滴左右的水,水稻、小麥等的吐水量要大一些。簡單地說,植物出汗是為了保持植物體內的水分平衡,是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長,像動物出汗保持身體體溫正常的道理一樣。 科學家從動物出汗降低體溫、植物出汗排出多餘水分的原理中得到啟發,研製出一種新的出汗材料。這種材料主要是由陶瓷製成,在陶瓷裏摻入一些金屬。在溫度很高的時候,陶瓷內的金屬就會熔化而蒸發,能像出汗或排出多餘的水分那樣,保證材料本身不會被燒壞。用這種材料製作的航天器的表麵,雖然不斷“出汗”,卻能保持外形和尺寸不變而且能減少航天器與大氣的摩擦。 生物出汗,是生物維持身體健康的一種本能手段,而製造出汗材料則是人類的一大創造。 “小檔案” 如果說植物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的話,那麽植物的發燒則是病理現象。科學家發現,植物確實也會像人或其他動物那樣“發燒”。譬如,不少農作物的體溫隻比周圍的氣溫高2~4℃,如果更高,就表明它出了問題了。那麽,是什麽原因引起植物發燒的?科學家仔細觀察後發現,植物的病害往往先損害根部,這就影響根對營養的吸收,營養不足會引起發燒。植物因缺水而“渴”得厲害的話,也會發起燒來。實驗表明,有病害的植物葉子比正常的植物葉子溫度要高3~5℃。通過觀測植物的體溫變化,科學地確定什麽時候該澆水,什麽時候該治病,從而做好植物保健,讓植物茁壯成長。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