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 不可思議的“紙巢”——胡蜂與“造紙術”

作者:董淑亮字數:2372更新時間:2019-09-21 23:08:05
小問號 我國的河南、山西等地農民經常會采取人工輔助越冬以及人工輔助建巢或遷巢的方法,利用胡蜂來防治棉花害蟲,效果良好,經濟實用。一般在秋後捕捉雌蜂放入籠內,將籠安置在避風場所,任其抱團,到第二年春季,把這些雌蜂放入田間,任其在田間周圍自然築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內提供食物、飲水和建築材料,令其在棚內建巢。在需要時,把巢移至田間,每畝3~5巢,有蜂100餘頭,就能基本控製鱗翅目害蟲的為害。可是,為什麽人們說胡蜂是“造紙的鼻祖”呢?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據考證,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說明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係。到了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可是,在談到用木質纖維和粘合材料造紙時,有些仿生學家認為,人類是向胡蜂學來的。 胡蜂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它的巢與蜜蜂的巢有著明顯的不同。蜜蜂的巢是豎式排列,用蜂蠟建造的,而胡蜂的巢通常是水平排列的,是由蜂王收集的木漿製成,即用紙漿糊起來的。胡蜂在造巢時,首先要尋找枯枝朽木,用嘴刮削木屑,再吐出唾液混和在一起,製成了速硬紙漿。然後,它們用這些速硬的紙漿做成一個堅韌的“柄”,再懸掛上一個小小的蜂房。胡蜂建造自己的巢穴是按照由小到大進行的,是一個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起初,胡蜂隻建造幾個蜂房,等女王在蜂房中產卵生出了工蜂後,小工蜂們再和女王齊心協力地擴建蜂巢。它們從木杆、木板或樹枝上刮取木質纖維和木屑,混上唾液,製成一張張薄薄的紙片,然後自上而下,用這些紙片一張張地來糊自己的蜂房,逐層增加,終於建造出了神奇得不可思議的“紙巢”。 胡蜂為什麽會用紙漿來建造蜂巢,我們至今無法弄明白。不過,人類受胡蜂建造巢穴的啟示,從木質材料中學會了造紙,卻得到了許多學者的認同。至少,人類的造紙術與胡蜂建造巢穴的紙漿來源如出一轍,這是舉世公認的。 “小檔案” 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不久,朝鮮和越南就有了紙張。朝鮮半島各國先後都學會了造紙的技術。公元610年,朝鮮和尚曇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紙術獻給日本攝政王聖德太子,後來日本人民稱他為紙神。造紙術傳入阿拉伯是在公元751年。那一年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部與阿拉伯軍隊交戰,唐軍大敗,被俘士兵中有從軍的造紙工人。10世紀造紙技術傳到了敘利亞、埃及與摩洛哥。歐洲人是通過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術的,最早接觸紙和造紙技術的歐洲國家是一度為阿拉伯人統治的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薩狄瓦,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場。到了19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已傳遍世界各地。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