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三章 一生放不下的“盔甲”——蝸牛與胃窺鏡

作者:董淑亮字數:2882更新時間:2019-09-21 23:08:17
小問號 蝸牛的種類很多,約有22000種,一生背負著沉甸甸的“盔甲”——螺殼,依靠足下分泌的黏液來降低摩擦力,幫助身體緩緩前行,1分鍾也隻能爬10厘米左右。它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有25600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裏麵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蝸牛是一種農業上的害蟲,但是它那神奇的眼睛對人類醫學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啟示作用,至今仍然常常被人們津津樂道……想一想,其間的奧秘在哪裏? 蝸牛幾乎分布在全世界各地,以植物的葉和嫩芽為美餐,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隻有不到1厘米。在陰雨連綿的時候,它就將軟軟的身體縮進“小屋”裏;天氣好的時候,就伸出身體,在草叢中慢慢地爬行。遇到幹燥的天氣就把身體全部縮進去,雖然不吃不喝,但是活得有滋有味。蝸牛這間枯黃色的“小屋”,可以使它減少體內的水分蒸發,又能作為“盔甲”來保護自己,防止敵害侵犯。 早在100多年前,著名生物學家在研究蝸牛時發現,它有一種非凡的認路返家的本領,從居住地外出尋找食物,吃飽喝足後,仍可按照原來的路線正確無誤地返回住處。可是,達爾文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後來,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終於弄清蝸牛雖然有眼睛,但視力很弱,主要靠它的嗅覺和嘴唇的感覺來認路。 那麽,蝸牛的眼睛起到了什麽作用,是不是完全退化?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時發現,當蝸牛覓食的時候,伸出觸角和足,在地上爬行,仍然是靠眼睛來觀察周圍事物的。奇怪的是,它躲在扁圓錐形的殼裏,照樣能覺察外界的動靜。這又是為什麽?奧秘在哪裏呢? 蝸牛有一雙奇怪的眼睛,長在頭頂上的一對長觸角的頂端。隻要你輕輕地碰一下其中的一隻眼睛,它就會以為碰到了東西,馬上就縮回去,而不是因為它看到了什麽。另一隻眼睛照樣直挺挺地豎在那裏。蝸牛的眼睛是根據光線變化的情況,來判斷四周環境的。即使眼睛縮進殼裏,但它仍能通過殼壁對光線的多次反射,來觀察四周變化。也就是說,當光線射進蝸牛殼的時候,經過殼裏內壁輾轉反射,最後照到它的眼睛上,於是,蝸牛看到了殼外的情景。這真是妙不可言,又神奇得不可思議!科學家終於弄明白,蝸牛能夠利用光的反射來觀察外麵的景象。 這一發現,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立即引起了醫學家的關注。後來,仿生學家從蝸牛的眼睛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從裏看到外的本領,得到了啟發,研製了現代醫學中的一種胃窺鏡:把帶有長管子的胃窺鏡從病人的食道插進胃部,頂端的小燈泡發出的光,通過鏡子的反射,醫生就可以從外部窺見胃的內部病情,為提高診斷和治療效果提供了很大幫助。 “小檔案” 蝸牛在我國的食用和藥用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爾雅》“釋魚篇”中詳細地記載了蝸牛。公元前6世紀,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就記錄了蝸牛治病的實例。公元1774年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較詳細地記述了蝸牛的形態及藥用價值。20世紀以來,不少科學家對蝸牛的研究曾作出了很多貢獻,尤其對蝸牛的養殖與應用都作過不懈的努力,但一直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80年代前,我國大陸蝸牛的產量及出口的數量還很小,出口量不及台灣省的1/10.但直到80年代末期,人們對蝸牛進行了全麵地分析和化驗,發現其體內含有20種氨基酸,30多種酶以及血液凝集素等,才真正了解蝸牛對人類的價值,蝸牛的養殖業也從此蓬勃發展起來,並逐漸成為我國城鄉居民創收致富的一個項目。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