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八十七章 大海裏的遊泳“高手”——海豚與潛艇

作者:董淑亮字數:2820更新時間:2019-09-21 23:09:39
小問號 海豚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動物,關於海豚救人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它的體形像魚,長約2~3米,有背鰭,鼻孔長在頭頂上,嘴巴尖而細長,上下頜有40~50對小而尖的牙齒,體側通常有1~2條暗紋。海豚無論在水中還是在水麵,都具有良好的視力,而且精力特別充沛,24小時都在活動卻不需要睡覺呢。最讓人類驚歎的是它在大海裏的遊泳速度,最快時速達120千米。那麽,海豚為什麽能遊得這麽快,人類對它的研究有什麽重要的收獲? 海豚確實是大海裏的遊泳“高手”,不論是疾遊、潛遊,還是騰躍,動作總是那麽優美、協調,令人讚不絕口,堪稱是技術嫻熟的“遊泳家”了。如果在短距離內衝刺,遊速可達到每小時120千米,即使是現代化的核潛艇想追捕它也望塵莫及。那麽,海豚為什麽能遊那麽快呢? 這得益於它的身體結構。一是海豚有著美妙的流線型身體。這種流線型的圓錐體,十分光滑,在水裏遊起來摩擦力最小,所以遊速很快。二是海豚的皮膚與眾不同。它不僅有一個理想的流線型體形,而且還有特殊構造的皮膚結構。它的皮膚分兩層,外層很薄而富有彈性,這種彈性類似最好的汽車用橡膠。而內層是充滿脂肪的彈性纖維,縱橫交錯的纖維,緊緊地把它的身體包裹起來,還具有儲存和傳遞能量的功能,使它的身體十分柔韌。皮膚的這種結構,能使水流的振動減弱,摩擦力減小。也就是說,這種橡膠似的皮膚,在水裏遊起來能抑製浪花的產生,從而減少行進的阻力。 仿生學家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終於發現了海豚皮膚的巧妙構造,並模仿它,用富有彈性的有機材料製成一種多層的潛艇外殼——“人造皮膚”。這種人造皮膚是由三層橡膠組成的,總厚度為2.5毫米:外層是模仿海豚的表皮層,非常光滑,厚度0.5毫米;中層是模仿海豚的真皮及膠原組織和脂肪,有橡膠乳頭,它們之間的空間充滿粘滯性的矽樹脂液體;下層厚度0.5毫米,它與模型體接觸,起支持板的作用。當水的壓力作用於人造皮膚時,液體在橡膠乳頭之間的流動完成消振器的作用,使漩渦消失在物體附近的有限水層中。潛艇穿上這套“外衣”後,在水中運動受到的阻力大大下降。換句話說,穿上這身“外衣”,航行時的速度比以前提高了。後來,科學家按照海豚的體形輪廓、身體比例及皮膚的雙層結構設計製造了一艘核潛艇,上浮、下潛、水麵航行或水下航行的速度提高了25%左右。難怪人們說,從海豚身上得到借鑒,完成了潛艇製造技術的一次革命。 “小檔案”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貝爾成功地製造出人類曆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人類曆史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像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麵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貝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1776年,潛艇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第一次登上了戰爭舞台。富有愛國熱情的美國耶魯大學畢業生戴維特·布什內爾在華盛頓將軍的支持下,開始研究用潛水船打擊英軍的方法。1776年9月7日,由上士埃茲拉·李駕駛的“海龜”艇成功地潛到英國戰艦“鷹”號的尾部,希望用鑽孔裝炸藥的方法炸沉敵艦,但是沒有成功,不過第一次把人類的戰場從陸地、水麵發展到了水下。1897年5月17日,在現代潛艇發展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建造成功。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