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章 初次海釣(1/3)

作者:山西老翁字數:7482更新時間:2019-09-21 23:16:43

    2006.9.24(周日)

    9月22日(周五)

    久已向往的海釣終於成行。我與大正、老西兒和小華兩口子約好,下班後乘大正的越野吉普車出發,到秦皇島市的渤海灣垂釣。

    小華愛人的姐姐、姐夫在秦皇島市燕山大學工作。他們幫我們安排此次出行。一早就上網查詢秦皇島天氣預報,連續幾天內都是朗朗晴天,氣溫在零上15至26攝氏度,微風,垂釣指數適宜。風和日麗,渺渺藍天,悠悠白雲,浩瀚的大海……第一次海釣的神往,按捺不住的興奮,急切地想去揭開海釣的神秘麵紗。

    八百多公裏的高速公路,我們連夜交替駕車,路經漢沽加油後我駕車時,路麵上縹緲著一簇簇霧氣,已經能聞到海水的鹹腥味兒了,我登時倦意全無,不由加大了腳下的油門。

    9月23日(周六)

    淩晨4點多,我們駛入靜夜中的秦皇島市。

    小華愛人的姐姐、姐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吃過早點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請小華的姐夫領我們去買上些釣魚用的海蟲,到離我們住所不遠的港灣小釣一回。

    周末的港灣,一派休閑景象。藍天、白雲、浩瀚的海、翱翔的鷗。遠望去,海天一色,渺渺無際,身後2008年奧運足球場的藝術造型建築和比鄰的別墅、樓宇在綠蔭和花草中錯落有致地呼應著。開闊細軟的白色沙灘上,晾曬著漁網和養殖的網箱,海邊停泊著幾艘漁船,遊人在海灘和海水裏遊泳、戲耍、拾貝,也有不少人支著海竿垂釣。東側兩條數百米長的寬闊堤壩蜿蜒伸向蔚藍色的大海,構成的港灣內停靠著兩艘大型遊輪和十幾艘漁船,許多人劃著汽車輪胎在港灣撒網、潛水摸貝抓蟹,更有不少人在堤壩上支著海竿垂釣。

    我們急匆匆地奔向大壩。我、大正、小華支起海竿,老西兒拋手竿釣浮。

    據說,現在的季節隻能釣上些當地稱之“琅鮁”的一種小魚。這種魚形似鯰魚,嘴很大。我們按當地的方法,用串鉤施釣,選五十克的鉛墜,拴上四個14#的大鉤子,掛上蚯蚓似的海蟲。支好竿,我坐在傘下開始欣賞著岸邊清澈的海水中遊來遊去的小海魚,眺望著港灣間穿來駛往的船隻和海麵上空啾啾叫著的海鷗。我深深地吸幾口微微海風吹來的鹹腥濕潤的空氣,頓感心胸豁朗,無比愜意。

    竿梢上夾著的鈴聲響了起來,我收了幾次都是空竿。大正先上了第一條收獲,一條一長的小“琅鮁”被鉤住了大大的嘴。隨後,老西兒用4.5米的手竿左一條右一條不停地釣起了一種半長的當地叫做“三道”的小魚。我見老西兒時不時就是“雙飛”,也拿過竿挑了幾回。

    水裏也遊著一種體形大些的當地叫做“氣泡”和“尖嘴”的海魚。當地釣友告訴我們這些魚釣不上來,並告我們,海魚吃口“死”,咬住了不吐鉤。我幹脆取掉鈴,看著竿稍的彎曲程度再拉竿子。果然奏效,我釣上了第一尾海釣的成果,也是一條一多長的“琅鮁”魚。

    兩個多小時後,桶裏有了十幾條“琅鮁”和幾十條“三道”,還有一條小梭魚。老西兒跑到停靠在堤壩的一艘遊輪上打“瞌睡”去了,小華也不知鑽到哪兒去乘涼了。

    我和大正商量,早些回,在城裏轉轉,明天出海垂釣。

    9月24日(周日)

    初次出海,我們確實有些緊張。小華的姐夫告我們,他和別人去海裏釣過一次魚,暈船暈得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大正也煞有介事地告我們,老唐他們上次出海釣魚,就是因為其中一個人暈船,暈得不省人事,最後大家隻好返回,誰也沒有釣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