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七卷 梁武帝累修成佛(1/5)

作者:【明】馮夢龍字數:24122更新時間:2019-09-21 23:17:56

    香雨琪園百尺梯,不知窗外曉鶯啼。

    覺來悟定胡麻熟,十二峰前月未西。

    這詩為齊明帝朝盱眙縣光化寺一個修行的,姓範,法名普能而作。這普能,前世原是一條白頸曲蟮,生在千佛寺大通禪師關房前天井裏麵。那大通禪師坐關時刻,隻誦《法華經》。這曲蟮偏有靈性,聞誦經便舒頭而聽。那禪師誦經三載,這曲蟮也聽經三載。忽一日,那禪師關期完滿出來,修齋禮佛。偶見關房前草深數尺,久不芟除,乃喚小沙彌將鋤去草。

    小沙彌把庭中的草去盡了,到牆角邊,這一鋤去得力大,入土數寸。卻不知曲蟮正在其下,揮為兩段。小沙彌叫聲:“阿彌陀佛!今日傷了一命,罪過,罪過!”掘些土來埋了曲蟮,不在話下。

    這曲蟮得了聽經之力,便討得人身,生於範家。長大時,父母雙亡,舍身於光化寺中,在空穀禪師座下,做一個火工道人。其人老實,居香積廚下,煮茶做飯,殷勤伏事長老。便是眾僧,也不分彼此,一體相待。普能雖不識字,卻也硬記得些經典。隻有《法華經》一部,背誦如流。晨昏早晚,一有閑空之時,著實念誦修行。在寺三十餘年,聞得千佛寺大通禪師坐化去了,去得甚是脫灑,動了個念頭,來對長老說:“範道在寺多年,一世奉齋,並不敢有一毫貪欲,也不敢狼藉天物。今日拜辭長老回首,煩乞長老慈悲,求個安身去處。”

    說了下拜跪著。長老道:“你起來,我與你說。你雖是空門修行,還不曉得靈覺門戶。你如今回首去,隻從這條寂靜路上去,不可落在富貴套子裏。差了念頭,求個輪回也不可得。”

    範道受記了,相辭長老,自來香積廚下沐浴,穿些潔淨衣服,禮拜諸佛天地父母,又與眾僧作別,進到龕子裏,盤膝坐了,便閉著雙眼去了。

    眾僧都與他念經,叫工人打這龕子到空地上,正要去請長老下火。隻聽得殿上撞起鍾來,長老忙使人來說道:“不要下火。”長老隨即也抬乘轎子,來到龕子前。叫人開了龕子門,隻見範道又醒轉來了,依先開了眼,隻立不起來,合掌向長老說:“適才弟子到一個好去處,進在紅錦帳中,且是安穩。又聽得鍾鳴起來,有個金身羅漢,把弟子一推,跌在一個大白蓮池裏。吃這一驚就醒轉來,不知有何法旨?”長老說道:“因你念頭差了,故投落在物類。我特地喚醒你來,再去投胎。”

    又與眾僧說:“山門外銀杏樹下掘開那青石來看。”眾僧都來到樹下,掘起那青石來看,隻見一條小火赤鏈蛇,才生出來的,死在哪裏。眾僧見了,都驚異不已,來回複長老,說果有此事。長老叫上首徒弟,與範道說:“安淨堅守,不要妄念,去投個好去處。輪回轉世,位列侯王帝主,修行不怠,方登極樂世界。”範道受記了,著高高的念聲“南無阿彌陀佛”,便合了眼。眾僧來請長老下火。長老穿上如來法衣,一乘轎子,抬到範道龕子前,吩咐範道如何?偈曰:範道範道,每日廚灶。火裏金蓮,顛顛倒倒。

    長老念畢了偈,就叫人下火,隻見括括雜雜的著將起來。

    眾僧念聲佛,隻見龕子頂上一道青煙:從火裏卷將出來,約有數十丈高,盤旋回繞,竟往東邊一個所在去了。

    說這盱眙縣東,有個樂安村,村中有個大財主,姓黃名岐,家資殷富,不用大秤小鬥,不違例克剝人財,坑人陷人,廣行方便,普積陰功。其妻孟氏,身懷六甲,正要分娩。範道乘著長老指示,這道靈光竟投到孟氏懷中。這裏範道圓寂,哪裏孟氏就生下這個孩兒來。說這孩兒相貌端然,骨格秀拔。

    黃員外四十餘歲無子,生得這個孩兒,就如得了若幹珍寶一般,舉家歡喜。好卻十分好了,隻是一件,這孩兒生下來,晝夜啼哭,乳也不肯吃。夫妻二人憂惶,求神祈佛,全然不驗。

    家中有個李主管對員外說道:“小官人啼哭不已,或有些緣故,不可知得。離此間二十裏,山裏有個光化寺,寺裏空穀長老,能知過去未來,見在活佛。員外何不去拜求他,必然有個道理。”

    黃員外聽說,連忙備盒禮信香,起身往光化寺來。其寺如何?詩雲:

    山寺鍾鳴出穀西,溪陰流水帶煙齊。

    野花滿地閑來往,多少遊人過石堤。

    進到方丈裏,空穀禪師迎接著,黃員外慌忙下拜說:“新生小孩兒,晝夜啼哭,不肯吃乳,危在須臾。煩望吾師慈悲,沒世不忘。”長老知是範道要求長老受記,故此晝夜啼哭,長老不說出這緣故來。長老對黃員外說道:“我須親自去看他,自然無事。”就留黃員外在方丈裏吃了素齋,與黃員外一同乘轎,連夜來到黃員外家裏。請長老在廳上坐了,長老叫抱出令郎來。黃員外自抱出來,長老把手摸著這小兒的頭,在著小兒的耳朵,輕輕的說幾句,眾人都不聽得。長老又把手來摸著這小兒的頭,說道:“無災無難,利益雙親,道源不替。”隻見這小兒便不哭了。眾人驚異,說道:“何曾見這樣異事,真是活佛超度!”黃員外說:“待周歲送到上刹,寄名出家。”長老說:“最好。”就與黃員外別了,自回寺裏來。黃員外幸得小兒無事,一家愛惜撫養。

    光陰撚指,不覺又是周歲。黃員外說:“我曾許小兒寄名出家。”就安排盒子表禮,叫養娘抱了孩兒,兩乘轎子,抬往寺裏。來到方丈內,請見長老拜謝,送了禮物。長老與小兒取個法名,叫做黃複仁,送出一件小法衣、僧帽,與複仁穿戴,吃些素齋,黃員外仍與小兒自回家去。來來往往,複仁不覺又是六歲。員外請個塾師教他讀書。這複仁終是有根腳的,聰明伶俐,一村人都曉得他是光化寺裏範道化身來的,日後必然富貴。

    這縣裏有個童太尉,見複仁聰明俊秀,又見黃家數百萬錢財。有個女兒,與複仁同年,使媒人來說,要把女兒許聘與複仁。黃員外初時也不肯定這太尉的女兒,被童太尉再三強不過,隻得下三百個盒子,二百兩金首飾,一千兩銀子,若幹段匹色絲定了。也是一緣一會,說這女子聰明過人,不曾上學讀書,便識得字,又喜誦諸般經卷。為何能得如此?他卻是摩訶迦葉祖師身邊一個女侍,降生下來了道緣的。初時男女兩個幼小,不理人事。到十五六歲,年紀漸長,兩個一心隻要出家修行,各不願嫁娶。黃員外因複仁年長,選日子要做親。童小姐聽得黃家有了日子,要成親,心中慌亂,忙寫一封書,使養娘送上太太。書雲:切惟《詩》重《梅》,禮端合巹。奈世情一,法律難齊。紫玉誌向禪門,不樂唱隨之偶;心懸覺岸,寧思伉儷之偕。一慮百空,萬緣俱盡,禪燈一點,何須花燭之輝煌;梵磬數聲,奚取琴瑟之嘹亮?破盂甘食,敝衲為衣。泯色象於兩忘,齊生死於一徹。伏望母親大人,大發慈悲,優容苦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