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608章:沈郎事事料於先、金井銀流、望洋興歎(1/2)

作者:龍淵字數:4552更新時間:2023-01-05 05:11:45

    當成箱的白銀和方木被人以煙囪的形狀壘起來之後,這種特殊的碼放方式可以使得這個方木和箱子組成的筒子,以最快的方式燃燒起來,並且迅速達到熱量峰值。

    白銀的熔點很低,隻有九百六十度,而菜油燃燒時可達一千三百多度。於是白銀就在這個被有意砌築的熔爐中迅速融化流淌,一直淌到那個金井之中。

    而在這樣劇烈的燃燒之下,銀庫周圍的熱浪就會讓人難以接近,等到那些賊人好不容易熬到火焰熄滅之後,他們會驚訝地發現所有的銀子,都已經不見了。

    銀在被融化之後,就會順著地麵有意砌築出來的坡度,迅速地流到金井裏,然後就會在那裏凝固成一整坨。

    這塊巨大的銀子有上萬斤重,卻被澆築在一個密不透風的井裏,在未完全冷卻之前,整塊銀子所蘊含的熱量足以使人在七八天之內,都難以靠近那口井。

    最起碼他們想要跳進去,就要做好被煎熟的準備才行。

    在這之後,當金井裏麵的熱量終於緩慢地降下來,可以下去人的時候。賊人們又會發現那塊巨大的銀子,他們是拉也拉不動,劈也劈不破,鑿也鑿不開!

    他們隻能用鑿子或刀將這一大塊銀子一點一點地刮下來,可是那口井裏卻最多隻能蹲下兩個人!

    想一想吧,守著這數以十萬計的白銀,他們卻是根本沒辦法把銀子拿走,到時那些反賊得氣成啥樣啊?

    實際上汪寒和潘龍莊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最終方案,並不是沈淵少爺自己想出來的。

    這個計劃是出自沈淵的記憶裏,曆史上的一件著名的事件……“廣州十三行大火”。

    廣州十三行就是大清朝廷授予資質的官商,也隻有這十三行才準許和洋人進行貿易,當時整個大清朝朝廷的茶葉、絲綢和瓷器,還有進口的大量外洋產品全都要經過廣州十三行的手。

    那麽十三行到底有多富呢?當時整個清廷四成的稅收,都是由他們提供的!

    然後在1822年,廣州十三行突然燒起了一場大火。在這場火災中,有四千萬兩白銀被烈焰吞噬。

    當時這些融化的白銀,甚至流到了十三行外麵的水溝裏,水溝裏的銀子一直流淌到了兩裏之外……要知道那可不是水,而是極易冷卻、流動性極差的白銀!

    在那時不知道有多少財迷,想要把那些流到水溝裏銀子抱回家去。

    可是這塊長達一公裏的巨大銀條卻讓他們搬也搬不走,鑿也鑿不動,不知道把多少人恨得牙根兒癢癢,卻又無能為力!

    就因為這件事的啟發,沈淵才在銀庫中特意設置了金井。他確定了用方木壘砌,筒狀結構、菜油助燃的方式來融化白銀,並且經過了實驗,證明確實是可行的。

    所以當這個大銀錠一旦鑄成之後,沒有幾個月的功夫,那些反賊是別想把它弄走的。

    而且當反賊的問題解決了之後,就連沈淵自己想把銀子挖出來,也得拿出開銀礦的勁頭。

    要知道那個銀錠不光是難搞,它離地麵還有兩丈多深呢!

    大家就光是想一想,你要從木頭裏麵弄出一個連釘子帽折斷了的釘子該有多困難,就知道這家夥多讓人頭疼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