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三章(1/5)

作者:劉戰英字數:18024更新時間:2019-09-21 23:42:45

    葉挺殺馬和神秘莫測的“凱卡波爾塔”之門。

    沉悶變成恐怖籠罩著徐家祠。

    葉挺坐在警衛弄著的火堆旁,兩眼慍怒,一臉憤慨。

    昔日蜚聲疆場的北伐名將,此刻心情惡劣極了。

    全軍麵臨著被殲滅,作為一軍之長,是難以饒恕的奇恥大辱嗬!

    這向黨中央和毛主席怎麽交代?又向世人怎麽解釋?更重要的是怎樣向千萬個以生命為代價的忠勇的新四軍戰士謝罪?

    葉挺自從由一個海外遊子懷著一腔熱血回到慘遭日寇蹂躪的祖國,就一心想率領新四軍健兒馳騁於廣闊的抗日戰場,“馬革裹屍當自誓,娥眉伐性休重說”,血灑疆場,壯懷激烈,誰知道最後竟然要重蹈波拿巴·拿破侖“滑鐵盧”慘敗的覆轍!

    這場慘敗的悲劇是項英一手製造的!

    這絕不是葉挺推卸他這個當軍長的責任。葉挺到今天已是四十五歲,還沒幹過一件諉過的事。

    葉挺是鄙視項英的。

    葉挺也不能忍受項英對他的鄙視。

    葉挺對項英專權有意見。葉挺並不甘心當這個有職無權的傀儡軍長。他將與項英的矛盾據實向中央領導同誌報告,他們兩個人的是非曲直交由中央裁決。但是,葉挺從來不在部下和國民黨部隊的老同學乃至老袍澤麵前散布他與項英的溝壑。

    “休論人之短,莫誇己之長,施恩不望報,受惠慎勿忘,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虛榮不足慕,古誡勿違抗。”葉挺幼年熟讀的《崔氏家傳座右銘》,時刻湧懷,終身不忘。

    由此看來,兒時的教育對於確立人的一生的情操至關重要。

    可是,項英居然不顧這麽多將士的安危,離隊而去,這與臨陣脫逃有什麽兩樣?

    葉挺最恨逃兵。

    當年,在平定夏鬥寅之亂的戰鬥中葉挺揮淚處決那個退縮到大樹後麵的新戰士。就是佐證。

    “生作人傑,死為鬼雄”。這是葉挺人生的坐標。

    沒想到,像項英這樣高級的幹部在這九死一生的嚴酷時刻也棄隊而去!

    項英的出走,在整個部隊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呀!

    天漸漸黑了。嚴酷的冬雨時緊時收,遠處的槍聲緊一陣疏一陣,冷風挾著雨梢,抽擊著四周的樹木和枯草,發出颯颯的嗚咽般的聲響,祠堂四周的土地、山坡、岩石上的股股濁流。在哀歎地奔跑。雨夜瀟瀟,冷空淒寂。

    定坐在火堆旁吸煙凝思的葉挺胸中不時湧上股股寂寞和孤單的思緒。

    與妻子李秀文才分開一個多月,怎麽現在覺得卻恍如隔世呀!葉挺想。

    “希夷,你實在覺得不順心就辭職吧,新四軍離陝北太遠,蔣介石又不信任你,項英還架空你……”李秀文溫存體貼的話語像熱浪一樣暖著他發冷的心。

    “秀文,我現在是身不由己呀!從夫妻和家庭來說,我欠你和孩子們的太多太多,可以說我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可是我既然當了新四軍軍長,在延安時黨中央和毛主席那樣理解我、信任我,我明明知道這個軍長不好當,為了抗日的大局,不好當也得當下去呀,士為知己者死嘛!但萬萬沒想到,這次北移付出的代價這樣大,說不定我帶給你們的將是恥辱的十字架……”葉挺觸情傷懷。

    李秀文在離開雲嶺時,為避免看到眾多的人送行的感傷場麵,與葉挺淩晨動身去上饒。她抄錄一首唐詩,作為與葉挺的臨別贈言:

    萬裏人南去,

    三秋雁北飛。

    不知何日月,

    得與爾同歸。

    葉挺將李秀文送到上饒,也抄錄了一首唐詩作為回贈:

    江上風煙積,

    山幽雲霧多。

    送君南浦外,

    還望將如何。

    一陣急促的腳步叩醒了葉挺傷懷的情感。一個機要員送來一份急電。

    葉挺聞聽是電報,謔地站起來,兩道濃眉又如利劍般插向鬢角,那昂揚的神態像一個匍匐在前沿陣地手持上了刺刀的戰士聽到衝鋒的號角。

    這就是一個優秀軍人的特殊素質。

    葉挺凝目一看,是中原局發給他和梁樸的:

    項、袁、周口不告而去,脫離部隊,甚為不當,即在以前他們亦有許多處置不當,違反中央的指示,致造成目前困難局麵。望你們極力支持,挽救危局,全力突圍走蘇南,並直令二支隊接應。

    葉挺看過電報,又重新將目光緊緊盯在“望你們極力支持,挽救危局”,胸中被激起一股大潮似的亢奮。啊,中原局已經作出了正確的評定,這次導致目前的空前的困難局麵,完全是項英“違反中央的指示”造成的。現在由我來“挽救危局”,不是“臨危受命”嗎?危急,才需要軍人的膽識和無畏!

    這當兒,梁樸接過葉挺交給他的電報,看罷,毅然表示:“軍長,你大膽決斷吧,我堅決支持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