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二章 悟由痛苦得

作者:劉戰英字數:282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6:05
平時常曰:健康是福。而這種認知,往往隻是作為警句或示人或作為賦文之中的“閃光思想”而立論。 然則,真正對這句至理名言具有本質性的體悟,還是在不久之前的患病住院之中。 這次突患腦血栓之於我屬於“二進宮”。第一次是在18年前。那次較之這一次要凶猛得多,可怕得多。不僅“半壁江山”頃刻淪陷(左身癱瘓),而且口眼歪斜,高燒連日。幸虧治療得體,幾個月後康複如初,又是一副雄赳赳的形象。但是,雖然這一次得到命運之神的寬釋與眷顧,左半身偏癱沒有寸步難行,但手臂和大腿麻木和左腳畫圈點地造成獨木難支,行走需家人攙扶。況且,起初幾日醫生叮囑如果惡化將有生命危險。於是,一家人的心倏地揪到嗓子眼兒,本來身體欠佳的老伴24小時寸步不離;兒子由澳洲回國創辦企業,處處需親曆親為,忙得不亦樂乎,為盡孝心,隻得與同樣工作纏身的妹妹輪流守候在病榻。這一來,苦了家人,也連累了親友。在天津的弟弟妹妹冒著炎熱的天氣執意赴京探望,“世華院”的同仁到醫院表示關切,尤其是遠在滬穗工作的理事長陳飛龍每天一個長途電話尋問病情並開導安慰。還有,要不是采取嚴格保密措施和堅決婉言謝絕,不知將有多少朋友到醫院探視。 病情與痛苦是一對須臾難以剝離的孿生。十幾個小時前還是壯懷在胸和馬不停蹄地奔波,而如今卻躺在病床上,鼻孔插著輸氧管,空中高懸輸液瓶,大小便都難以自理,那滋味兒,真是苦不堪言。一個男人,累不怕,痛也不怕,最怕的就是失去自由,失去自主,需要別人憐憫。即便是最親的人,我們因不慎患病而給其帶來熬煎、折磨與痛苦,實質上也是對其生命的摧殘,是很殘忍的。有什麽比給親友帶來連累而於心難安? 那麽,痛定思痛。是什麽原因造成這次“二進宮”的呢?太累了?親友們都這樣認為。但我卻說不完全。憑感覺,處理“世華院”的工作,是輕車熟路,不至於被累垮吧;大意啦?這倒是一種可能。據醫生講,得過腦血栓的人,每天必須服一片阿斯匹林,可是我卻自去年五、六月間由於胃潰瘍停服阿司匹林,一直再也沒有堅持服過,幾年間也沒有輸過液。生過氣?常言道,百病氣上得。是生過還是沒生過呢?我也難以作出準確的回答。說生過吧?真記不起來為哪一個人和哪一件事情?說沒生過吧?似乎心裏有時也難免有不痛快的時候。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氣質使然。人說,大丈夫為人處世,要拿得起放得下。對於拿得起,我是絕不含糊;但是對於放得下,我卻不敢拍胸脯。放不下實質是什麽?是舉輕若重,還是缺乏胸懷?兩者之中應是後者。其實,追求完美沒有錯,但完美卻是相對的。“世華院”任何一項工作,都屬“集約式”,合作者之間本身就有差異,有價值取向方麵的,有操作技術層麵的,還有屬於銜接上的。凡此種種,職責與鏈接,諒解與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老伴過去常勸告地說,我們都活了大半輩子了,不少事情連兒女都改變不了,還指望改變別人?重要的是隻有改變自己。這話聽似平常,卻深入淺出,屬於有感而發,充滿哲理。改變自己是很痛苦的。可是,不改變自己,將改變健康,豈不更痛苦? 由此,不禁使我想起一首描寫插秧生動畫圖和深邃意境的詩歌: 手把青苗插滿田, 麵前便是水中天; 身心皆靜方為道, 退步實則是向前。 痛苦中的所悟,應謹記在心,切莫再“好了瘡疤忘了痛!” 可是,俗話說:“本性難移!” 那麽,怎麽才能移去“頑性”呢?這個話題又簡單,又太深奧,並且又難以把握得住啊! 寫於2009年7月8日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