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5章 初征金川敗師殞將(1)(2/5)

作者:周遠廉字數:1964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0

    二、班滾潛匿怒殺大學士慶複。

    清軍進攻上、下瞻對初期,形勢很好。清軍有漢士兵一萬五千名,遠遠超過了瞻對土司能夠率領對抗的士卒。清軍裝備更比瞻對優越,除槍炮遠逾對方外,總督慶複還因瞻對碉樓堅固,特從雲南、貴州借領靖逆炮八位,照式製造。重兵壓境,使瞻對不少土目、土舍前來軍營投降。上瞻對已故長官司之子肯朱(又寫為康朱)聽說大軍來征,親赴建昌鎮總兵袁士弼營“繳印投誠”,並哭訴叔父四朗謀奪其應襲之職,“願為官兵引路進攻”。《清高宗實錄》卷247,頁19,卷249,頁28.頭目騷達邦等情願獻出三寨,各帶士兵,“效力引路”,助攻下瞻對。四朗之母、兄至鬆潘鎮總兵宋宗璋營投降,宋即撫賞,並將四朗招撫入營歸順。上瞻對在清軍未正式進攻前已基本上聽撫降順。這表明,瞻對已經動蕩不穩,即將全麵土崩瓦解,如果清軍將帥指揮得當,督兵猛攻,定能很快打下下瞻對,擒獲其首領班滾,做好善後工作,安定地方,交通暢行。但是,事與願違,由於帥將庸劣,並未出現這樣理想的結局,戰事延續較長。

    負責統轄三軍進攻的署四川提督李質粹,於乾隆十年七月初八日從成都出發,二十六日抵東俄洛,會集總統、建昌鎮總兵袁士弼,鬆潘鎮總兵宋宗璋,夔州協副將馬良柱,議定兵分三路:南路馬良柱領兵自裏塘前往邊多,北路宋宗璋從甘孜抵阿斯,中路袁士弼出沙普隆前往日裏,李質粹駐紮東俄洛調度策應。

    官兵出征後,初期進展還算順利,數日內,中路、南路攻下要卡六處,破五十餘寨,北路亦打下一些碉樓。但由於道路險阻,竹林茂密,俘獲瞻對人員甚少,提督李質粹和擔任總統要職的中路建昌鎮總兵袁士弼便畏難不前,“始而玩忽,繼而捏報”,今天奏報破碉若幹,過幾天又稱克寨數十,“殲賊無算”,捷報頻傳,可是始終未能抵達下瞻對土司班滾住的碉卡,更談不上擒獲首犯送京獻俘了。開始,乾隆帝還信以為真,誇獎袁士弼、馬良柱能督率兵丁將弁“奮勇出力”,批示說“覽奏欣慰”,諭其不要“恃勝輕敵”。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遲遲收不到全勝佳音,便逐漸產生了懷疑,連續下諭督促。十二月十五日他諭告軍機大臣:從十一月二十四日接到總督慶複奏折後,至今未見呈報,且其奏中聲稱隔江險阻,須加兵夾攻,即所謂克捷,亦隻係焚碉數座,殺傷“番兵”數人,“其餘大率逃入箐中”,“未見有覆巢壓卵之勢”,看來“似難克期剿滅”。著即傳諭慶複,令李質粹領兵前進,若需添兵,即派滿兵數百名前去,“總以萬全妥速克奏膚功為要”。《清高宗實錄》卷254,頁24,卷260,頁17.十二月三十日一連收到總督慶複三份呈報捷音的奏折,聲稱至十二月初一日,已攻克阿斯、羊雀、底朱、臘蓋下寨、下密卡倫等處,“剿殺賊番,大獲全勝”。這次乾隆帝可不像當初那樣“覽奏欣慰”予以誇獎了,他批示說:

    “所奏亦不過小小搶獲耳,賊未大破,安得謂之武功耶!其督令將士奮勇前進,務擒班滾,明正典刑,以靖地方。”《清高宗實錄》卷255,頁35.十一年二月三十日,他更在慶複的奏折上批道:“李質粹等全無調遣奮勇之誌,甚辜朕恩”,“出師已逾七月,而軍餉用至百萬,不知李質粹等所為何事耶,宜傳旨申飭之。”《清高宗實錄》卷259,頁39、40.

    盡管乾隆帝形式上是在申斥李質粹等將,但很顯然,他對未能及早取勝而十分惱怒,已經暗示出對總管征剿的總督慶複有不滿之意。這樣一來,慶複再也不能安坐省城了,急忙趕到打箭爐,並奏報總兵袁士弼“以招降為事”,雖屢報攻克多寨,而“俱不著實”,提督李質粹附和捏報,奏請將袁士弼革職留任。慶複又於二月上奏總論軍營之弊說:“軍營提鎮,始而玩忽,繼而捏報,號令不一,賞罰多不嚴明,兵丁病孱者不知裁退,器械朽壞者不知更換,將弁氣沮,士卒離心,現在賊勢益張,夾壩四出,而我兵因循株守,或言待其槍藥既盡,自必困窮,或言阻其春耕,自必缺乏。……要皆揣度之詞,豈可執為困賊之計。……(奏請添兵加餉)。”乾隆帝同意其議,令即調撥兵丁酌辦糧餉。《清高宗實錄》卷260,頁17.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