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6章 初征金川敗師殞將(2)(2/5)

作者:周遠廉字數:20640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0

    乾隆帝從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下諭決定用兵金川之後,多次諭告軍機大臣、慶複、張廣泗、紀山,責令他們“兵貴神速”,迅速剿滅大金川,擒獲莎羅奔,以瞻對班滾之事為戒。十二年六月十四日,他很焦急地諭示軍機大臣:

    “從來兵貴神速,名將折衡,未有不以師老重費為戒者。大金川之事,調兵逾半載。撥餉過百萬矣。前據慶複、張廣泗奏報,迄今已幾兩月,所調陝兵何時到齊,慶複、張廣泗於何時前進,……何時可搗賊巢,俱宜不時奏報,何以尚未具奏,深用惦念。其鑒瞻對前車,迅奏朕功,所有近日軍情,作速詳悉奏聞。”《清高宗實錄》卷292,頁24、25.

    過了三天,六月十七日,他看到慶複、張廣泗呈述兵情的奏折,言及小金川土司澤旺率眾投誠,並退還搶占的沃日三寨,大金川已“外援隔絕”,官兵即將分路進攻,便具體提出對金川的處理意見。他諭告軍機大臣:金川雖不能馬上按照“苗疆之例,改土設流”,亦應分置衛弁,統轄汛兵,或分派大員彈壓,經理田賦獄訟,“馴擾羈縻”,“期於綏靖地方,約束蠻眾”,不致如“土司之專有其人,易於蠢動,可以永除後患”。《清高宗實錄》卷293,頁2、3、4.

    這兩次上諭及前述同意張廣泗增兵二千的批示,充分反映出乾隆帝對敵情缺乏正確的認識。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他對大金川的地形、人口、兵數,尤其是莎羅奔之才幹和全土司藏民的勇悍,太不了解了,因此錯誤地認為調集漢士兵二萬餘名、撥餉百萬兩,就可取勝,不但能夷平金川,還可擒獲首領。這一脫離實際的幻想,自然會很快破滅。乾隆十二年七月二十六日,慶複、張廣泗合奏之疏抵京。二人奏稱莎羅奔居勒烏圍,其兄就日吉父子居刮耳崖(又寫做噶爾崖、刮耳月、噶拉依),現分兵兩路攻剿,河西各寨則派遊擊羅於朝同土司汪結帶兵進攻,俱定於六月二十八日各路齊進。張廣泗駐小金川之美諾寨,慶複擬駐舊保。張廣泗、慶複又與四川巡撫紀山合奏善後事宜,認為“金川正在眾番蠻土司之中,深邃幽險,尺寸皆山”,難以安設營寨,若駐月防守,運餉艱難,建議於平定之後,擇恭順效力有功的土司之子弟頭人,“量為畫界分授,少其地而眾建之”,使其力弱不能為亂。乾隆帝看後,不甚滿意,諭示軍機大臣,批評慶複、張廣泗等人“未能領略從前諭旨,為出奇製勝之策”,其“以蠻治蠻”之善後方法,亦不妥當。軍機大臣等奏稱,平定之後,或設衛分轄,或派大員駐紮其地,令該督將“長靖番蠻至計”上奏。《清高宗實錄》卷295,頁17―20.

    八月二十三日慶複、張廣泗的奏折到京,言稱西路威茂協副將馬良柱“連戰克捷,各寨望風乞降”,現離刮耳崖僅二十餘裏。乾隆帝對這一所謂捷音,很為不滿,批示說:“朕日夜望捷音之來,遲至如今,亦不過小小之破碉克寨,何足慰朕耶”!必須善為籌劃,使“如古州之至今苗民相安耕作,控禦有方”。《清高宗實錄》卷297,頁10.

    乾隆帝迫切希望迅速獲勝,張廣泗也想早日克敵建樹功勳,一再向皇上保證務必在九、十兩月內“進取賊巢”。他倆還因誤認為即將取勝,而忙於籌劃金川善後事宜。乾隆帝初步知道金川地勢險峻之後,改變了原先設立流官駐兵彈壓的想法,於九月三十日諭示軍機大臣,欲將金川歸入西藏,令郡王頗羅鼐之子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就近管束”,“受達賴喇嘛化導”,其平時一應鈐轄稽查,命王子派頭目前往經理,以專責成,其上有駐藏大臣“總轄董率,足資彈壓”。《清高宗實錄》卷299,頁22―24.這一想法頗為謬誤。不僅因為金川遠離西藏數千裏,即使西藏王子和達賴喇嘛忠於清帝,願意效勞,認真管轄金川,也鞭長莫及,而且更危險的是,西藏政教首領是否會長期臣屬於清帝?如果他們要和中央政府鬧獨立,鬧對抗,那麽,他們可以將金川作為一個基地,作為一塊跳板,由此進攻幾百裏外的成都,進而侵占整個四川。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和無根據的瞎說,曆史是一麵鏡子,是最有說服力的。三年以後,乾隆十五年十一月,就是高宗欲依以為靠的王子珠爾默特那木紮勒及其黨羽,在西藏發動叛亂,殺害了駐藏大臣都統傅清、左都禦史拉布敦,假如乾隆帝真的將金川委任這位王子管轄,其後果之嚴重,可想而知。

    張廣泗則持另一意見,欲按照貴州苗疆之製辦理,奏請於金川地區設兵彈壓,安設重鎮,分布營汛,“以控製蠻方”,擬增兵七千餘人。軍機大臣等認為,此議不妥,增兵多,轉運糧餉器械困難,奏請遵照帝旨,將金川歸入西藏管轄,“以番治番”。帝從其議。《清高宗實錄》卷300,頁7、8.

    正當乾隆帝盼望速勝籌劃善後事宜之時,前線送來了官兵失利的奏折。原來,張廣泗遣派諸將於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同時出擊,開始還比較順利,七月末,西、南兩路軍隊皆已抵達大金川的腹地,距刮耳崖與勒烏圍不遠。然而,到了八月,因大金川“尺寸皆山,險要處皆設碉樓,防範周密,槍炮俱不能破”,“賊守彌固”,故雖占領了大金川的大半地區,仍不能直抵勒烏圍。《清高宗實錄》卷298,頁19,卷300,頁8.莎羅奔與其兄就日吉父子“屢遣番目乞降”,張廣泗諭告來使之人:“莎羅奔罪無可赦,如必欲免死,自行麵縛而來,另候酌奪。”莎羅奔又邀請隨同清軍征戰的裏塘土司汪結至勒烏圍,“懇請招安”,並派人同汪結到小金川張廣泗軍營。張又對來人說:“該逆酋罪大惡極,更非瞻對可比,此番用兵,務期剿除凶逆,不滅不已。”《清高宗實錄》卷301,頁17,卷305,頁10.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