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7章 初征金川敗師殞將(3)(2/5)

作者:周遠廉字數:19668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2

    第三節“第一武功”不武無功。

    一征金川得不償失。

    一、改任新經略傅恒再圖大舉。

    乾隆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乾隆帝下諭說:大金川之事,訥親、張廣泗曠日持久,有負重托。“自禦極以來,第一受恩者無過訥親,其次莫如傅恒”。傅恒年方壯盛,且係勳舊世臣,義同休戚,著傅恒暫管川陝總督印務,即前往軍營,與班第、傅爾丹、嶽鍾琪等妥協辦理軍務,務期犁庭掃穴,迅奏朕功。第二日又諭令授傅恒為經略,“統領一切軍務”,十月初六日再晉其為保和殿大學士,位居首輔。

    傅恒,字春和,姓富察氏,其曾祖哈什屯、祖父米思翰分別係順治帝、康熙帝之忠臣和親信大臣,其姐為乾隆帝之愛妻孝賢純皇後。由於這些原因,傅恒青年得誌,二十四五歲就當上了軍機大臣,過了兩年(乾隆十二年)又擢戶部尚書,十三年四月加太子太保,升協辦大學士,兼領吏部,十月授保和殿大學士,此時他還不到三十歲,可見其受帝之寵愛和栽培。

    乾隆帝派出這位第二寵臣時,認真吸取了先前錯用訥親的教訓,在任傅恒為經略時,兩次下達長諭,既詳言訥親“身圖安逸”、畏縮不前、“負國負恩”之大罪,將予嚴懲,並明確告誡傅恒不要“如訥親之怯弱”,否則“前鑒具在”;又誇獎傅恒“念切休戚,力圖獲醜”,有“銳往直前破釜沉舟之誌”。《清高宗實錄》卷325,頁34、35,卷326,頁2―8.這對促使傅恒勇於任事,誓平金川,自然是會起作用的。

    乾隆帝又連下數諭,責令護川陝總督傅爾丹、署四川巡撫班第、四川提督嶽鍾琪,“務須乘機度勢,可進則進”,不要遲延,不許像從前“張廣泗聞有訥親經略之命,輒心懷觀望,諸事推諉”,當以張為戒。這為調整將帥關係,加強統一指揮,很有裨益。

    乾隆帝專對金川軍營將弁兵丁下達特諭,既指責兵丁“不能鼓勇先登,摧鋒陷陣”之過,將弁“虛糜廩祿,均屬有罪之人”,又告以“咎歸主將”,乃訥親、張廣泗,官兵等“罪為可寬,而情為可憫”,現派經略大學士傅恒賚往內帑銀兩,賞賚將弁兵丁,“鼓勵士心”,責令他們務必“各知奮勉”,“踴躍前驅”,“共成偉績”。《清高宗實錄》卷326,頁24、25.

    乾隆帝在調兵上也作了重大的改進,決定增派大批滿漢官兵。他於十三年九月、十月下諭,遣派京師滿兵二千、東三省滿兵三千、陝甘二省兵一萬五千名、雲貴八千、湖南湖北二省四千名、西安滿兵二千、四川滿兵一千,合共三萬五千名,派總兵六員、副將八員統領,限於十四年三月齊集金川軍營。加上金川現有漢土官兵及少數滿兵共二萬四千九百餘名,清軍總數多達六萬名,超過金川藏兵十餘倍,而且其中有清帝倚為根本支柱的滿兵九千餘名,可見乾隆帝誓平金川的決心之大。對出征官兵,皆厚賜銀兩,滿兵的前鋒、護軍,每人賜銀五十兩,可購米五六十石。給經略每月養廉銀一千兩、“賞賚銀”一萬兩。

    在糧餉器械方麵,也力求富餘充足。運去大批槍炮,其中衝天炮、九節炮威力極大,是“國家利器”,威遠炮在康熙年間征西藏時,“曾以此得勝”,製勝炮威嚴雄壯,均為聖祖時製造,平時均“貯之禁中”,這次也特為請出,送往前方。金川軍營又鑄造了多位重二千餘斤的銅炮。乾隆帝撥戶部庫銀和各省銀四百萬兩以供軍儲,又出內帑十萬供傅恒賞賜官兵之用。

    乾隆帝為使傅恒“專一經理進剿事宜,俾朕功早奏”,保證糧餉器械的供應,增強指揮效率,於十月十四日解其帶管川陝總督之職,特派數員能臣前往,以兩廣總督尹繼善為協辦大學士,攝陝西總督,主饋運,派兵部尚書兼戶部尚書舒赫德隨傅恒行,因訥親之兄兩江總督策楞及訥親之堂弟吏部尚書達爾當阿,懇請從征效勞,授策楞為四川總督,命以上四員大臣及內大臣傅爾丹均為參讚大臣,“參讚軍務”。《清高宗實錄》卷332,頁29.

    乾隆帝的這些措施,以及誅訥親,斬張廣泗,懲治四川巡撫紀山,使新經略感戴帝恩,文武大臣加強了責任感,三軍將弁士卒畏懼處罰爭求立功,軍紀嚴明,士氣大振,兼之,糧餉充足,槍炮眾多,軍需物資齊備,這一切,為進攻金川提供了獲勝的可靠保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