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9章 再征金川大功告成(1)(2/4)

作者:周遠廉字數:11154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3

    乾隆皇帝弘曆雖然多次下諭講述一征金川的不必要,催促經略、大學士傅恒收兵還朝,十分高興地接受莎羅奔的降順,但他並未因此就置金川於度外,聽其任意擴展。至遲在乾隆二十三年,他就產生了見機削平金川的想法。

    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四川總督開泰、提督嶽鍾琪呈報金川用兵之情及對策說:革布什咱土司四朗多博登、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從大金川兵圍困中被救出來後,金川兵又回攻丹多吉地,“現在分委將弁,曉諭控製,如有必需另辦之處,再行奏聞”,並“分撥土練,彈壓打箭爐等處地方”。②《清高宗實錄》卷560,頁16,16、17.

    乾隆帝讀過此折後,於二十三年四月初十日諭軍機大臣:“向來番苗自相攻擊,原可不必繩以內地官法”。此次金川與革布什咱等興兵怨,據該督兩次奏稱,原不過是因為結親起釁,量其情形,“本與蠻觸無異”,但打箭爐係通藏要道,如金川之意不專在革布什咱,“勢必為邊圉滋擾”,“則必須徹底辦理”,開泰等當據實速奏,“候朕另行降旨”。“綽斯甲布現與小金川、沃日諸土司聯絡,其人眾兵力不甚單弱,或傳知該土目,果能自出其力,懲創金川,則所得地方人眾,不妨量賞伊等以示鼓勵,以番攻番之策,亦屬可行。總之情形非可懸度,朕意如果番蠻自相攻擾,乃事所常有,隻可將就了事。設不得不辦,則亦非川省綠營所能任其事者,十三年其明驗也”。該督當密行速籌兩三千人數月之糧餉,奏聞請旨。②。

    被乾隆帝特委以治理金川重任的工部尚書、署四川總督阿桂,於二十九年七月上疏,奏報“前往番地體察各酋情形”,建議以九土司攻大金川。乾隆帝讚同此計,於八月十四日諭軍機大臣:“(阿桂)所見頗悉番酋情狀,看來以番攻番,自是乘機善策,九土司等果能齊心協剿,其勢實有可圖”。著阿桂以“欽差、總督之意,明諭九土司:郎卡反複狡詐,為眾土司之害”,天朝不會複庇“眾人之蠹”,“爾土司等集眾往攻,原為自除己害起見,欽差及總督控製邊隅,不惟不為禁製,且有應行獎勵之處,亦決不為之靳惜。爾土司等能殄滅此酋,所有金川之地,就各番寨所近,即令分析,畫界管理”。如此開導,各土司既可翦滅仇敵,又得增開疆土,“自必倍加踴躍,其事尤屬易成,而於內地不動聲色鎮靖邊番之道,亦深有裨益”。阿桂等即仔細計議,相機妥辦。《清高宗實錄》卷716,頁17、18.

    阿桂與新任四川總督阿爾泰、提督嶽鍾琪遵照皇上諭旨,反複籌劃以九土司攻大金川之策,並於二十九年九月初聯名上折,呈述九土司情形及有關措施。阿桂等奏:“郎卡所恃,不過地險碉堅,然合計眾土司之力,較金川多至數倍,若果奮力攻擊,必可成功,是以番攻番,實為鎮靖辦理之善策”。九土司內,巴旺、革布什咱地小兵單,隻可借以牽製一麵。沃日不與金川接壤,又兵少力弱。雜穀之梭磨、鬆岡、卓克基三部,地勢隔絕,與金川隻有一路相當,頗難進攻。黨壩本係雜穀土舍,於乾隆二十四年始分設土司,地小力微,逼近金川,屢被金川欺淩,難以自立。“惟綽斯甲布番部,其地勢兵力堪稱金酋勁敵,且與金川連界之處甚多,進攻頗易”。如果綽斯甲布與黨壩各自努力,加上小金川人丁,“則金酋小醜實有可圖”。但進攻必須持之以久,方可使金川疲憊,必須對九土司酌予賞恤,“以鼓其奮往”,擬運官茶於打箭爐、鬆潘兩處變賣,“所獲餘息,暫為夷務賞項之費”,於明歲各部士兵進攻金川時,“量給口食之費,並照現定賞格,或割獲首級耳記,及陣亡帶傷者,均予賞恤”。如此,“庶各部番兵,可期得力,數年可望成功”。乾隆帝閱過此折後,同意其議。《清高宗實錄》卷719,頁23、24、25.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