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9章 追討叛汗統一回疆(3)(2/5)

作者:周遠廉字數:19156更新時間:2019-09-22 00:07:19

    額敏和卓與玉素布雖然都是“回部望族”,皆擁護清朝中央政府,十分可靠,但他倆畢竟不是天山南路回城的伯克,影響終歸有限,因此乾隆帝積極吸收南疆有影響的伯克參加統一回部的工作,主要是著重使用和招撫鄂對、霍集斯等人。鄂對是庫車伯克,乾隆二十年清軍入準時,偕烏什伯克色提巴勒氏、噶岱默特等人來歸。二十三年正月,帝命北路軍營將鄂對等伯克送至額敏和卓處,“令其招降舊部”,不久,帝以三人“俱係回人頭目,懇請效力軍前,甚屬可嘉”,授鄂對為散秩大臣,賞色提巴勒氏、噶岱默特三品頂戴,俱戴孔雀翎,並諭告三人,“若能招降各城回人”,即照舊令其管轄所屬,仍加恩封賞。後因鄂對等效勞立功,封晉爵職:鄂對先晉內大臣,賜公品級,隨又封固山貝子,晉貝勒品級。色提巴勒氏晉至輔國公,賜貝子品級,世襲罔替;噶岱默特賜公品級。《清高宗實錄》卷555,頁12,卷557,頁28,卷596,頁6;《清史稿》卷51,《藩部世表三》。

    乾隆帝吸取了厄魯特四部“雙親王”阿睦爾撒納、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輝特汗巴雅爾等人降後爭權複叛的深刻教訓,在招撫和使用各回城伯克來歸時,非常警惕,盡力防止他們包攬大權,稱霸割據,特別反對一人總管回部的任何活動與打算。這在對霍集斯的安排上,表現得十分清楚。霍集斯原係吐魯番阿奇木伯克,後率子侄分居烏什、阿克蘇等四城,部民眾多,勢力強大,在回部各城裏名望甚高,影響很大。霍集斯於乾隆二十年六月遵照當時擔任清定邊左副將軍的阿睦爾撒納的檄文,將達瓦齊擒獲送獻清軍,立下了大功,本應受到朝廷重獎,但是,阿睦爾撒納隨即反叛,定北將軍班第於七月向帝奏報,霍集斯在送俘之時,曾“陰求阿睦爾撒納,俟招降葉爾羌、喀什噶爾後,令其總統各部,心殊叵測”,因此封賞之事暫時擱置下來。霍集占起兵後,乾隆帝又想起霍集斯來,多次諭告軍機大臣和前方將軍、大臣遣使往招。二十三年正月初三日,諭令靖逆將軍雅爾哈善派人訪問霍集斯下落,勸其來歸,必將“施恩賞賚”,使其“永受恩澤”。三月初五日,將軍雅爾哈善與參讚大臣議定後,奏請於吐魯番霍集斯的舊日屬下,選幾人前往烏什四城,招撫霍集斯,帝允其請,嘉其如此辦事“頗合機宜”。《清高宗實錄》卷554,頁7、8,卷556,頁6,卷558,頁6.九月二十六日定邊將軍兆惠的奏疏送到北京,疏中說道:霍集斯於和闐率眾“歸誠”,並“麵陳追擒霍集占之策”,又請讓其諸子分居各城。乾隆帝一方麵對其來歸予以嘉獎,言其“有擒獻達瓦齊之功,今又歸誠劃策,深為嘉悅”,封為公爵,賞戴雙眼孔雀翎、寶石帽頂,天馬褂、荷包、鼻眼壺,“用示優眷”,命兆惠立即“傳旨撫慰”;但另一方麵,又對其抱有很大的戒心,諭示兆惠說:“霍集斯有伊子分居各城之語,似非長策,兆惠宜留心體察”,令其諸子同居一城,如“伊微覺含怨,即令其入覲”。《清高宗實錄》卷571,頁17、18.乾隆帝如此對待霍集斯,原因不難理解,這位大伯克,人多勢大,頗有智謀,號召力強,除去大、小和卓,任何伯克都無力超越於他之上,故他敢於向清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要求讓其“總統各部”,此人能為清用,必對平定回部起到很大作用,但如其抱有野心,恐又會成為第二個阿睦爾撒納。因此,乾隆帝明智地、警惕地對待這位伯克,既施與恩寵,晉封崇爵,授予協助將軍用兵之權,又內懷戒心,時刻防備,嚴令將軍暗中監視,觀其動靜,限製其勢力的擴張,並在必要時將其除掉。

    二十四年五月初三日,乾隆帝看過兆惠呈報霍集斯言烏什一路行走艱難不宜由此進軍的奏疏後,諭軍機大臣:“朕詳察霍集斯情形,似以擒獲霍集占等後,回酋無出其右者,意在總統回部,曾密諭兆惠等留心防範”。但霍集斯雖不可信,從前曾擒獻達瓦齊,此次歸順,又隨將軍在葉爾羌效力,若驟行究治,“回人未免驚疑”。著再密諭兆惠等人:霍集斯此時“如情形叵測,不得姑息從事”,若其僅係“恃功率意”,即暫行包容,平亂後令其來京,“照達瓦齊之例安置”。“兆惠等宜加意縝密,以合機宜”。《清高宗實錄》卷586,頁8、9.既用其力,戡平回部,從優封賞,又不許其僭越獨主回部,以杜絕亂事,這就是乾隆帝對霍集斯以及鄂對等來歸的回城伯克的基本方針。六月,以和闐係霍集斯舊屬,授其為管和闐六城的阿奇木伯克。八月,以其在征戰中“奮勉自效”,兄弟子侄多為霍集占殺戮,晉為貝勒,後大功告成,晉霍集斯為郡王,令其率領子侄入居京師。乾隆帝的這些措施,既鼓勵、促使霍集斯、鄂對等回城伯克紛紛來歸,率部從征,為加速平定回部,起了較大的作用,又防止了再生大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